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
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
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
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
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

【解析】

  1. 这首诗为庐山题咏组诗之一(《庐山杂咏》共十四首),作于诗人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时。
  2.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两岸高峻的山崖相对耸立,一直延伸到天际,好像两把大斧头一样。
  3. “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一条清澈的溪水从山间蜿蜒流淌而来。
  4.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石桥横跨在江流之中,站在桥上远望,石梁上的桥墩忽隐忽现,像有如神龙一般。
  5. “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突然而至的瀑布仿佛长蛟腾空而下,奔腾的水流犹如洁白的雪花翻滚。
  6.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瀑布轰鸣的声音如同万雷激荡,水势冲天直入云霄,好似千座山峰倒塌下来。
  7. “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观者被那壮美的景象所震撼,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以至于魂飞魄散,简直不知说什么才好。
  8.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这里指的是庐山瀑布,是“天下第一”的名胜。
  9. “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我还想象着那位仙人驾着白鹤来到这里,随着流水在皎洁的月光中畅游。此句暗喻自己渴望归隐的愿望。
    【答案】
    译文:
    两座山崖对峙而立,一直延伸下去,好像巨大的斧头。
    一道清溪从山峡中流出,奔流不息。
    一座石桥横卧在江流中,站在桥上仰望,石梁上的桥墩忽隐忽现。
    忽然而来的瀑布好像长了蛟龙,奔腾的水流犹如洁白的雪花翻滚。
    声音震天响动,气势冲天直入云霄,好像千座山峰倒塌下来。
    观者被这壮丽景象所震动,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以至于魂飞魄散,简直不知说什么才好。
    庐山瀑布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第一的名胜。
    我还想看见那位仙人驾着白鹤来到这里,随着流水在皎洁的月光中畅游。
    赏析:
    全诗前半部分描写庐山之景;后半部分写观览庐山瀑布的感受和愿望。诗中用笔极为凝炼概括。
    首联写两岸高山对峙,直插云霄的奇险。“苍壁”,指青山。“斗绝”,形容山高耸入云。“成斗绝”,“直下”二字极言其高。
    颔联写长江之水从峡谷中流出,奔流不息。“中来”,指江水从峡谷中流出。“涌潏”,形容江水湍急。“知几折”,指江水曲折回旋,流向远方。“几折”,指弯弯曲曲的样子。“几折”,是极言江水的曲折。
    颈联写石桥与江水相汇,江水从石桥下汹涌而出,形成瀑布。“石梁”,指石桥。“迎望远”,形容桥下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雾弥漫。“明灭”,形容水光闪烁不定。“明灭”,是说水花四溅的样子。“远明灭”,是说水花闪烁到远处。“明灭”,是说水气飘渺不定的样子。“明灭”,是指水气飘渺不定的状态。“明灭”,是指水气飘渺不定的状态。“明灭”是指水气飘渺不定的状态。“明灭”,是指水气飘渺不定的状态。“明灭”,是指水气飘渺不定的状态。
    尾联写瀑布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声雄”“声雄”、“声雄”三句写瀑布轰鸣之声震耳欲聋;“势倒”二句写瀑布冲天直入云霄;“足掉”二句写观者被这壮观景象所震撼,竟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足掉”、“魂惊”都是形容观瀑人被瀑布声势所压倒的感觉,是夸张的说法。
    末联写诗人希望看到庐山瀑布与仙人相会的场面。“化鹤”,指仙人乘鹤而来。“乘流弄明月”,指在月光中乘风而行。“弄明月”,是说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弄明月”,是说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弄明月”,是说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