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屏山下,奔走倦僮仆。
亭亭日已中,冠中湿如沐。
访我芹溪翁,解装留憩宿。
茗碗瀹甘寒,温泉试新浴。
抖擞神气清,散步支筇竹。
芦峰在瞻望,隐隐见云谷。
顿觉尘虑空,豁然洗心目。
君居岘山西,高隐志不俗。
窗几列琴书,庭皋富花木。
往来数相过,主宾情意熟。
开樽酌香醪,謦欬话衷曲。
从容出妙句,满幅粲珠玉。
邀约登赫曦,襟期伴幽独。
兹游得良朋,道义推前夙。
扁字为留题,深愧毛锥秃。

【注释】

  1. 淳熙戊戌:宋孝宗淳熙九年,即公元1186年。
  2. 潭溪西:在今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区境内,有一处叫潭溪的地方。
  3. 云谷:在今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区境内,是一处山间小盆地。
  4. 芹溪:在今湘西苗族自治区境内。
  5. 丘子野:名丘应举,当时任郴州知州。
  6. 留宿:留住下来住宿。
  7. 因题:因而留下题诗。
  8. 屏山:在今湖南湘西苗族自治区境内。
  9. 奔走:忙忙碌碌的奔波。
  10. 亭亭:高高地直插天空的样子。
  11. 冠中湿如沐:头上的帽子被汗水浸湿了。
  12. 芹溪翁:指丘应举,因为他住在芹溪,所以称他为“芹溪翁”。
  13. 解装:脱去行旅中的衣冠,表示住下来,休息。
  14. 茗碗:《茶经》记载,唐人用茶碗烹茶,称为点茶,宋代开始用碗泡茶,称为泡茶。
  15. 支筇竹:拄着筇竹杖漫步。筇竹,一种竹子。筇,竹字旁加龙字。
  16. 芦峰:指云谷附近的山峰,这里指的是一座名叫芦峰的山峰。
  17. 尘虑空:把世俗的忧虑全部抛到九霄云外。
  18. 岘山:指湘西苗族自治区境内的一座山。
  19. 高隐志不俗:高尚而隐居,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
  20. 窗几列琴书:指书房里摆满了琴和书。
  21. 主宾情意熟:主人和客人之间关系亲密、友好。
  22. 开樽酌香醪:打开酒杯斟上美酒。
  23. 謦欬(qǐng kǎi)话衷曲:咳嗽时吐露心里的话。
  24. 从容出妙句:不慌不忙地写出美妙的句子。
  25. 满幅粲(càn)珠玉:整篇文章像珍珠宝玉般灿烂美丽。

【赏析】
《题芹溪小隐以贻之作此以纪其事》是宋代诗人丘应举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淳熙戊戌年七月二十九日,作者从潭溪西出发登云谷取道芹溪,拜访友人丘子野,并留宿于此。次日早晨,作者题写了这首七律以示怀念。

诗的前四句写作者清晨出发,前往芹溪拜访友人。首句“我来屏山下”,表明作者此行的目的。“奔走倦僮仆”,表达了作者忙碌一整天,疲惫至极的情景。接下来两句“亭亭日已中,冠中湿如沐”,描绘的是作者头顶烈日、汗流浃背的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者辛勤奔波的情景。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述作者拜访友人的过程。“访我芹溪翁,解装留憩宿”,描述了作者去拜访丘子野,并留宿在他的家中。“茗碗瀹甘寒,温泉试新浴”,则描绘了作者在友人家中品尝美味的茶水,以及享受温泉浴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场景。“抖擞神气清,散步支筇竹”,描绘了作者在友人的陪伴下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的场景;“芦峰在瞻望,隐隐见云谷”,则描绘了作者仰望山峰,欣赏美景的情景;“顿觉尘虑空,豁然洗心目”,则表达了在友人陪伴下,作者忘却尘世烦恼,心灵得到净化的感受。

最后六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君居岘山西,高隐志不俗”,赞美了友人的高洁品质;“窗几列琴书,庭皋富花木”,则描绘了友人家中环境优美的情景;“往来数相过,主宾情意熟”,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交往密切、友谊深厚的情感;“开樽酌香醪,謦欬话衷曲”,则描绘了两人畅谈心声、交流感情的场景;“从容出妙句,满幅粲珠玉”,则表达了两人诗文造诣高深,文章优美如珠玉般璀璨的印象。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优美,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