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钓台侧,敬谒严子陵。
碧山如佩环,水作锵然声。
定知千载后,尚复有遗灵。
长啸明月下,缅怀今古情。
世利浊于酒,末俗遭尘冥。
毫发不一直,戈矛岂相争。
先生得高蹈,万钧独可轻。
持钓偶自适,潜鱼不吞醒。
清风在人耳,凛凛见典刑。
不如台下水,方可濯尘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字词的含义,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同时,也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篇主旨、结构安排及表达的情感。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正确答案为:
第一句“泊舟钓台侧”中的“台”是山名,即浙江桐庐的严子陵山;第二句“敬谒严子陵”,敬谒,恭敬地拜见。第三句“碧山如佩环”,碧山,绿色的山;环,环形,圆环。第四句“水作锵然声”,水,水声;锵,响亮的声音。第五句“定知千载后”,知道,了解;定,肯定;千载后,一千年后。第六句“尚复有遗灵”,遗灵,遗留下来的神魄;尚,仍然;第7句“长啸明月下,缅怀今古情”,长啸,放声长啸;明月,明亮的月光;缅怀,怀念。第八句“世利浊于酒,末俗遭尘冥”,世利,世俗的享乐;浊,污浊;末俗,指末世的风气;尘冥,尘世。第九句“毫发不一直”,直,正直;毫,极小量;一,一个;第10句“戈矛岂相争”,戈,兵器;矛,武器;相争,争斗;岂,怎么。第十句“先生得高蹈,万钧独可轻”,先生,对严光的尊称;高蹈,高尚而自持;万钧,比喻极大的力量;独可轻,独自可以轻视。第十二句“持钓偶自适”,持,拿着;钓,钓鱼;偶,偶尔;自适,自己感到愉快。第十三句“潜鱼不吞醒”,潜鱼,潜入水中的鱼;吞醒,吞食掉清醒的酒;潜鱼不吞醒,指垂钓时不饮酒。第十四句“清风在人耳,凛凛见典刑”中的“清风”指清风两袖的节操。第十五句“不如台下水,方可濯尘缨”,台下水,指严子陵的钓台水;濯尘缨,洗去身上的尘土。
【答案】
①首联写诗人来到严子陵的钓台,敬仰这位隐士。②颔联以碧山环水来描绘钓台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严子陵的崇敬之情。③颈联用反问的手法,抒发诗人对严子陵千年之后仍留芳百世的无限景仰。④尾联以世利浊于酒、末俗遭尘冥,表明自己志向高洁,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⑤尾联用“万钧独可轻”来表明自己志向高洁,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⑥尾联以“持钓偶自适,潜鱼不吞醒”来表明自己的清白之节和不为世俗所动的高洁品格。⑦最后两句用“清风在人耳,凛凛见典刑”和“不如台下水,方可濯尘缨”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崇高品德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