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自青门远,田衣贲在躬。
旧房千峤外,归棹五湖东。
地力姜畦沃,年支芋盎充。
从支乃荣道,一与祖心同。

注释:

  1. 迹自青门远:足迹已经从青门(地名,位于长安城东)远去。
  2. 田衣贲在躬:身着农田之服,身体强健。
  3. 旧房千峤外:旧居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十分清幽。
  4. 归棹五湖东:回到家乡后,乘坐船桨向东驶向五湖。
  5. 地力姜畦沃:土地肥沃,种满了姜和芋头。
  6. 年支芋盎充:每年能够用芋头填满一瓮。
  7. 从支乃荣道:跟随支道荣的道路修行。
  8. 一与祖心同:最终与祖先的心志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僧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首句“迹自青门远”,直接点明了僧人的行踪。青门为古长安城门名,从这里可以看出僧人们在修行过程中的严谨态度以及远离尘世的决心。
    次句“田衣贲在躬”,则描绘了僧人身着农田服装、身体健硕的景象。这反映了僧人们通过农事活动来净化心灵,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旧房千峤外,归棹五湖东”,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环境。千峤外表示寺庙远离城市的喧嚣,而五湖代表着广阔的水域,象征着僧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第四句“地力姜畦沃,年支芋盎充”,则具体描述了僧人所生活的环境。田地里种植着茂盛的姜和饱满的芋头,象征着丰饶和富足。
    第五句“从支乃荣道,一与祖心同”,表达了作者对于僧人修行道路的认可和支持。认为他们遵循支道荣的道路,最终可以达到与先人相同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反映了唐朝时期人们对宗教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