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溪头长柳围,游仙枕上赋黄鹂。
谁知醉卧古藤下,却是浮生梦里诗。

【注释】

春雨:春天的雨。溪头:溪边。长柳围:柳树密布,如人围绕在溪边。游仙枕:指枕头上画有仙境图案。赋黄鹂:写黄莺叫声。谁知:何曾想到过。醉卧古藤下:醉酒后躺在古藤之下。浮生:飘渺的人生,即梦幻般的人生。梦里诗:梦中所作的诗。

【赏析】

《和放翁题莺花亭》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七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梦幻人生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春雨溪头长柳围”,描绘了一幅春雨中的山水画卷。春雨绵绵,溪水潺潺,柳树婆娑。这里的“春雨”既指自然界的现象,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颔联“游仙枕上赋黄鹂”,则转向了梦境。这里用典,以“游仙枕”暗示着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梦想。而黄鹂鸟的鸣叫,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欢愉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一转折,既承接了前句的春雨意象,又为接下来的诗句铺垫了氛围。

颈联“谁知醉卧古藤下,却是浮生梦里诗”,更是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推向了高潮。这里的“古藤下”既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又象征着诗人心中那份宁静与安详。而“浮生”则是指人生中的一切荣辱得失、悲欢离合,都是短暂的、虚幻的。诗人通过“却是浮生梦里诗”这样的表述,揭示了人生如梦的本质。

尾联“浮生梦里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人生观念。这里,诗人将自己的人生比作梦中之诗,既是赞美也是自嘲。他深知人生的短暂和虚幻,但同时也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这种既清醒又迷惘的心态,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意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春雨、游仙枕、黄鹂等元素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其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宋诗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