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乃畸人,游戏于尘寰。
南窗归徙倚,宇宙容膝间。
岂不念斗米,折腰谅匪安。
是非无今昨,飞倦会须还。
国器青云姿,逸志追孔鸾。
曲肱数椽底,尚友千载前。
规模琴书室,料理松菊缘。
心游万物表,了觉函丈宽。
念君方适越,昔至谁云然。
要知丘壑志,本出轩裳先。
琐闼丽宸居,追飞不云艰。
回车莫待远,泉石闻此言。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黄庭坚。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释:
寄题陈国器容膝斋
渊明乃畸人,游戏于尘寰。
南窗归徙倚,宇宙容膝间。
岂不念斗米,折腰谅匪安。
是非无今昨,飞倦会须还。
国器青云姿,逸志追孔鸾。
曲肱数椽底,尚友千载前。
规模琴书室,料理松菊缘。
心游万物表,了觉函丈宽。
念君方适越,昔至谁云然。
要知丘壑志,本出轩裳先。
琐闼丽宸居,追飞不云艰。
回车莫待远,泉石闻此言。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渊明乃畸人,游戏于尘寰。
-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常以自然为伴,不为世俗所累。
- 畸人:特立独行之人。
- 游戏:此处形容陶渊明超脱物外的生活态度,不受世俗羁绊。
第二句:南窗归徙倚,宇宙容膝间。
- 南窗:南方的窗户,常用来比喻心灵的窗口。
- 归徙倚:形容陶渊明喜欢独自思考或静坐,不随波逐流。
- 通过“宇宙容膝间”描绘出陶渊明虽处世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第三句:岂不念斗米,折腰谅匪安。
- “斗”:古代量词,十升为一斗。此处借指粮食。
- 表达了即使有微薄之财(如斗米),也应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不应轻易妥协。
第四句:是非无今昨,飞倦会须还。
- 强调时间流逝,世事变迁,但个人的价值和原则是永恒不变的。
- 表达了对过去行为的总结,即使曾经有过错误或失败,但终将返回正途。
第五句:国器青云姿,逸志追孔鸾。
- “国器**“:指有才能的人才,此处喻指陶渊明这样的杰出人物。
- “青云”:高远的天空,常用来比喻仕途或事业有成。
- 表达了对陶渊明高尚人格和卓越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其政治抱负未能实现的遗憾。
第六句:曲肱数椽底,尚友千载前。
- “曲肱”:形容简陋而舒适的生活状态。
- “数椽”:几根梁木构成的房屋。
- 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简朴而精神富有的敬佩。
- “尚友”:仍然与……保持联系或友好往来。
- 强调即使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能与古今贤者保持精神上的交流和友谊。
第七句:规模琴书室,料理松菊缘。
- 描述了陶渊明生活的环境及其追求的精神境界。
- 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状态。
第八句:心游万物表,了觉函丈宽。
- “心游”:心中想象、遨游。
- 表达了心灵自由自在的状态,不受拘束地遨游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 “了觉”:清楚地认识到某种情况或道理。
- 揭示了陶渊明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第九句:念君方适越,昔至谁云然。
- “适越”:古时候一种官职名称,这里指隐居。
- 表达了对陶渊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无奈与困惑。
- “谁云」:表示疑问或反问,意为“谁说”。
- 反映了诗人对于陶渊明选择隐退山林这一人生选择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第十句:要知丘壑志,本出轩裳先。
- “丘壑志”:指归隐山林的志向。
- 强调了陶渊明内心对于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 “本出”:本来如此,强调其自然本性。
- 表明了诗人对于陶渊明性格和志向的认同,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和不满。
第十一句:琐闼丽宸居,追飞不云艰。
- “琐闼”:狭小的门扉,形容生活简朴。
- “丽宸”:华丽的宫殿,象征高位权力。
- 通过对陶渊明生活简朴与追求高远理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高尚品格的赞赏。
第十二句:回车莫待远,泉石闻此言。
- “回车”:原指驾车返回,后泛指回到原来的岗位、职位或生活中。
- 表达了诗人对于陶渊明能够及时把握时机、回归理想生活的羡慕和期待。
- “泉石”:清泉与石上,常用来形容隐居之所或山水美景。
- 通过泉水和石头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