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君话匡庐,风月妙无价。
垆峰忽在前,俯仰疑幻化。
新诗未出袖,光怪炯如射。
悬知得力处,岛可不足跨。
家山为谁留,铛粥香䆉稏。
我亦怀秋江,波清鸿雁下。
这首诗是作者在听到友人的赞美后,以诗歌形式回应友人的称赞。全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和自己的情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译文:听闻你赞叹匡庐的风月之美,那真是无价之宝。忽见炉峰在前,令人俯仰之间都仿佛幻化了。你的新诗还未脱手,却已光芒四射、光彩夺目。想来一定是得益于这庐山的灵气,才使得你能在这岛上立足。你的家乡山水为谁而留?只有那锅粥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我也怀揣着对江水的怀念,看着清波中鸿雁自天边飞下。
注释:匡庐:指江西省的庐山。垆峰:山名。前两句描写庐山的美丽,突出其风月之美。新诗:指作者的新作。光怪:形容光线或色彩异常丰富,这里比喻诗人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岛可不足跨:意为庐山上的小岛不足以让人跨越,表示对庐山景色的喜爱。家山:代指作者的家乡。香䆉稏:锅粥散发出的香味。怀秋江:怀念秋天的江水。波清:清澈的江水。鸿雁:大雁,常被用来象征书信或远方的亲人。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庐山的诗歌。首句“听君话匡庐,风月妙无价。”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庐山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第二句“垆峰忽在前,俯仰疑幻化。”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峰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引人遐想。接下来的三联诗,诗人分别从庐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自身情感三个方面进行了描绘,展现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自己的情感世界。最后一句“我亦怀秋江,波清鸿雁下。”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动人,充分展示了庐山的自然美和诗人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