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校书如扫尘,尘随帚去辄随有。
萤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鲁鱼相可否。
榻上诸公富贵人,安能办此铅黄手。
绿柳啼莺耳畔春,翠袖弹丝眼前酒。
如何复窥蠹简尘,又借管城公作帚。
画史画名不画实,润色丹青传不朽。
我是瀛洲旧校书,挥汗磨铅胝两肘。
当时万一见此图,诸郎不免涎垂口。

这首诗出自《题校书图》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我闻校书如扫尘,尘随帚去辄随有。
  • 我听说校书就像扫除灰尘一样,每当扫帚离开,灰尘就会随之而去。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校书工作的辛勤和辛苦。
  1. 萤窗孤坐志不分,帝虎鲁鱼相可否。
  • 在微弱的灯光下,我独自坐着,心中没有分神。
  •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孤独学习的场景。
  1. 榻上诸公富贵人,安能办此铅黄手。
  • 榻上的那些富贵之人,怎么能办得到这个铅黄之手呢?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贵族子弟轻视学问的不屑。
  1. 绿柳啼莺耳畔春,翠袖弹丝眼前酒。
  • 绿柳摇曳,莺鸟在耳边鸣叫,眼前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女子弹奏着琴弦。
  • 注释:通过春天的景象和音乐演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1. 如何复窥蠹简尘,又借管城公作帚。
  • 如何再看到那些被蛀蚀的书籍,又要借用管城侯(管城侯是古代的一个官员,这里用来比喻读书人)来清理它们。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和对学问的敬畏。
  1. 画史画名不画实,润色丹青传不朽。
  • 画家虽然名声响亮,但是画的内容并不真实,他们只是用颜色来装饰画面。
  • 注释:这句话批评了当时一些以虚饰为主的画家,强调了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表达真实情感。
  1. 我是瀛洲旧校书,挥汗磨铅胝两肘。
  • 我是瀛洲(即蓬莱山)的一位旧校书,为了研究学问,我经常出汗,手上长出了老茧。
  •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学术事业的执着和奉献。
  1. 当时万一见此图,诸郎不免涎垂口。
  • 如果当年能看到这张图画,那些贵族子弟一定会垂涎欲滴,口水直流。
  • 注释:这句话讽刺了一些贵族子弟只看重物质享受,不重视学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