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溪有石紫玉润,未遇良工失追琢。
眇哉池面劣容指,水至不能容一勺。
灊山道人请归治,要使墨池少开拓。
每烦健步远来徵,事必不然空臆度。
子如不忘一块顽,予亦敢负千金诺。
会令合浦看还珠,岂忍荆山长抱璞。
一毫不敢我非有,万顷难量子宜学。
闻道年来好说禅,初机最忌多贪著。
认为己有已大谬,久假不归非爽约。
均之在此犹在彼,弟兄四海何曾各。
笑倾万斛付江流,所有尽空心境廓。
请对使者一斧碎,与公少解贪痴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幅端砚石池的画卷。

首句“方提干有端石砚池狭不能容水”,描述了一块端石砚台,其形状狭长,无法容纳水。

第二句“予携以归令匠者广之”,作者将这块石头带回家乡,让工匠将其扩宽。

第三句“疑其不返也书来见督”,作者担心工匠不会回来,所以写信催促他们。

第四句“见督以诗解嘲”,收到回信后,作者用诗歌来回应催促。

第五到第八句,作者与工匠一起讨论如何扩宽砚台,并表达了对工匠的信任和感激之情。

第九到第十二句,作者回忆起与端砚石池的往事,感叹岁月流逝,人生如梦。

第十三句“子如不忘一块顽”,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那块端砚石池。

第十四句“予亦敢负千金诺”,诗人表示自己不会辜负自己的诺言。

第十五到第十八句,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古代,与道人一起治理砚池,希望墨池能够更加开阔。

第十九到第二十一句,诗人回忆过去的经历,感叹岁月变迁。

第二十二句“一毫不敢我非有”,诗人表示自己没有贪心,只是不想辜负别人的信任。

第二十三到第二十六句,诗人感叹万顷难量子宜学,意指学问无止境,需要不断学习。

第二十七句“闻道年来好说禅”,诗人提到自己听闻最近有人谈论禅理。

第二十八句“初机最忌多贪著”,诗人表示在修行时最忌讳贪恋财物。

第二十九句“认为己有已大谬”,诗人认为自认为是宝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第三十至三十一,“久假不归非爽约”,诗人指出如果借物不归还,那就不是守信之人。

第三十二至第三十三句“均之在此犹在彼,弟兄四海何曾各”,诗人表示无论在哪里,兄弟之间都是一体,不应该各自为政。

最后三句:“笑倾万斛付江流,所有尽空心境廓。”诗人形容将万斛墨水倾倒入江中,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消散,心境也随之开阔。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砚石池的扩宽过程,表达了对友情、信任和修行的理解。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