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效学丰文斯,堂陛之间意已移。
彝何虎蜼尊何牺,云何簠簋加灵龟。
不然制作知无时,反鲁诗书一贯之。
明明古训识者谁,百家效语如婴儿。
蝌蚪六书藏屋壁,岂比钟王论笔迹。
会通意象如作易,不假语言含妙德。
倘从对偶音声觅,洙泗文章少平仄。
解到雕虫童子识,斯人稍得扬雄力。
熙宁论撰亦何惭,况把先儒众说参。
举世传经作指南,辟雍泮水堆牙签。
或者嚣然痛欲歼,安得诸儒口遂钳。
圣主贤王实询佥,公当一语令师严。
翻思偃蹇熙宁末,苦信古书由世拙。
金陵户外履成列,称衡一刺终漫灭。
仿佛五经无二说,堂堂万里星中月。
欲论西汉谁优劣,忽若吟蝉风脰咽。
边韶性懒读书顽,病甚相如下笔悭。
敢望言如雾豹斑,担簦负笈徒间关。
沂水春来粗解颜,浴沂童子弥春湾。

这首诗是苏轼给好友欧阳修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他对欧阳修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的赞赏和敬佩。

诗的第一句“古人效学丰文斯”,意思是古代的人们模仿学习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第二句“堂陛之间意已移”,表示这种模仿学习的行为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第三句“彝何虎蜼尊何牺”,指的是古代人们模仿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权力和地位,就像祭祀时供奉的神兽一样。第四句“云何簠簋加灵龟”,表示古代人们模仿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真正的智慧,而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就像摆放在祭坛上的簠簋和灵龟一样。

诗的第五句“不然制作知无时”,表示不是所有的制作都是为了实用的,而是有些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第六句“反鲁诗书一贯之”,表示孔子的《诗经》和《尚书》等经典作品,虽然有其固定的格式和内容,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却是相通的。第七句“明明古训识者谁,百家效语如婴儿”,表示古代的圣人和学者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领悟到了自然规律和道理,并用这些知识来教化百姓。第八句“蝌蚪六书藏屋壁,岂比钟王论笔迹”,表示古人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蝌蚪的形状,发现了六书的规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赖文字的笔画和结构。

诗的第九句“会通意象如作易”,表示古人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能够将意象和形象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具有深刻意义的诗歌。第十句“不假语言含妙德”,表示古人在表达思想和感情时,并不依赖于言辞的华丽,而是通过含蓄的方式传达了深远的内涵。第十一句“倘从对偶音声觅,洙泗文章少平仄”,表示如果只是单纯地追求对偶和音韵的美,那么就会忽略了文章的实质内容。第十二句“解到雕虫童子识,斯人稍得扬雄力”,表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文学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而那些只会玩弄技巧的文人则无法理解其中的真谛。第十三句“熙宁论撰亦何惭,况把先儒众说参”,表示即使自己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也不会感到惭愧,因为自己也曾经参考过前人的学说。
第十四句“举世传经作指南,辟雍泮水堆牙签”,表示现在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学说和观点,就像学校里的老师用黑板上的粉笔写字一样。第十五句“或者嚣然痛欲歼,安得诸儒口遂钳”,表示有些人可能会过于激进地攻击和否定这些学说,但是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不同意见,不应该让他们的言论受到限制。第十六句“圣主贤王实询佥,公当一语令师严”,表示君主和贤良的君王们应该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和建议,而你作为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则。第十七句“翻思偃蹇熙宁末,苦信古书由世拙”,表示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我思考了很久,认为古代的书籍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而是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第十八句“金陵户外履成列,称衡一刺终漫灭”,表示在南京城外的道路上可以看到许多行人,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奔波着自己的生活。第十九句“仿佛五经无二说,堂堂万里星中月”,表示虽然五经中的很多观点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它们所传达的意义却是相通的。第二十句“欲论西汉谁优劣,忽若吟蝉风脰咽”,表示如果要讨论西汉时期的哪位君主更优秀,那么就会感到如同秋风中鸣叫的蝉儿一般痛苦。第二十一句“边韶性懒读书顽,病甚相如下笔悭”,表示有人天生就喜欢读书,但是也有的人不喜欢读书。第二十二句“敢望言如雾豹斑,担簦负笈徒间关”,表示自己不敢期望自己的作品像雾气中的豹纹一样美丽,而是希望能够带着行囊背着书卷到处旅行。第二十三句“沂水春来粗解颜,浴沂童子弥春湾”,表示春天到来的时候,沂水河边的风景让人心情愉快,而那些孩子们在河里嬉戏玩耍的场景更是让人感到欢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