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臈昔夹衣,入春今重裘。
天运亦已广,四序或不周。
张灯儿戏歇,发兴在沧洲。
兹山通玄府,瑶坛帝曾游。
荷衣可荐藻,神清不沉牛。
厌俗入喧乱,风波屡为忧。
昨夕净名天,结客涌不留。
一唈寄心契,江澄客漾舟。
冰磴若见拒,寒荄如有愁。
大块欲动蛰,阴壑尚潜虬。
重赏定谁与,春光会和柔。
临旷摄北若,持坏结东流。
卧石带白云,勒崖托千秋。
焦公心赏佳,扫迹愿相投。
分山飞鸟争,划水游鳞雠。
借我一锡地,为公瓢挂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上元节后的一天,与友人同游浮玉山的经历。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近臈昔夹衣,入春今重裘。
译文:穿着旧衣,进入春天却换上了厚重的衣服。
注释:臈(zhì)是古代的一种布帛,这里指代旧衣服;夹衣和重裘分别指冬天穿在外面的厚衣服和夏天穿在里面的薄衣服。天运亦已广,四序或不周。
译文:天地之间的变化已经很大,四季的变换可能并不完全协调。
注释:天运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和运动,四序指四季。张灯儿戏歇,发兴在沧洲。
译文:点亮灯笼玩耍,兴致勃勃地来到江边。
注释:张灯儿戏歇指的是点亮灯笼玩耍休息的场景。沧洲指江边的沙洲。兹山通玄府,瑶坛帝曾游。
译文:这座山通向神仙的住所,皇帝也曾来此游玩。
注释:兹山指这座山,通玄府是指通往神仙住所的道路,瑶坛指皇帝曾经游览的地方。荷衣可荐藻,神清不沉牛。
译文:穿上荷花做成的衣服可以献给神灵,神灵清澈如水,不会沉没在牛身上。
注释:荷衣指荷花制成的衣服,荐藻是献上香草,神清不沉牛是形容神灵清澈如水,不会被牛的身体所污染。厌俗入喧乱,风波屡为忧。
译文:厌倦了世俗的生活,进入喧闹纷扰的环境,经常被困扰不已。
注释:厌俗是指厌倦世俗生活,入喧乱是指进入喧闹纷扰的环境。昨夕净名天,结客涌不留。
译文:昨晚我遇到了净名天的仙人,他带领我飞升到了天空之中,没有留连。
注释:净名天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这里指代仙人。结客涌不留是指与仙人一起腾云而上,没有停留。一唈寄心契,江澄客漾舟。
译文:一首诗寄托了我的心意,江水澄清,客人的船儿荡漾在水面上。
注释:一唈指一首诗,心契即心意相合,江澄是指江水清澈,漾舟是指船儿轻轻摇晃。冰磴若见拒,寒荄如有愁。
译文:冰凌像墙壁一样挡在前面,寒气逼人的小草也流露出忧愁。
注释:冰磴是指冰凌形成的台阶,寒荄是指受冷的草根。大块欲动蛰,阴壑尚潜虬。
译文:大地正在震动,想要唤醒冬眠的昆虫,阴郁的山谷里还隐藏着龙蛇。
注释:大块指大地,欲动蛰是指大地震动,想要唤醒冬眠的动物。阴壑指阴暗的山谷,潜虬是指潜伏的龙蛇。重赏定谁与,春光会和柔。
译文:谁能得到这份赏赐,让我们共享春日的温暖和柔和呢?
注释:重赏是指珍贵的赏赐,谁会得到这份赏赐取决于缘分和时机。春光是指春天的景色,和柔是指温和和柔和。临旷摄北若,持坏结东流。
译文:面对开阔的北方,我们手持破碎的绳索,让水流向东流淌。
注释:临旷指的是面对开阔的空间,摄北若是指抓住或握住北方的景物。持坏是指用破损的东西做绳索,结东流是指让水流向东方。卧石带白云,勒崖托千秋。
译文:躺在石头上,周围环绕着白云,悬崖峭壁上雕刻着千年的痕迹。
注释:卧石是指在石头上躺下,带白云是指周围的白云环绕着石头,勒崖是指刻在悬崖峭壁上,托千秋是指刻画千年的岁月痕迹。焦公心赏佳,扫迹愿相投。
译文:焦公对美景的欣赏令人赞叹,我们愿意跟随他的脚步一同前往。
注释:焦公是指焦赞,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武将,这里指代赞美美景的人。心赏佳是指对美景的欣赏非常出色,扫迹愿相投是指跟随他的脚步一同前往。分山飞鸟争,划水游鳞雠。
译文:山间的鸟儿为了争夺领地而争斗,水中的鱼儿为了争夺食物而争斗。
注释:分山是指山上的鸟儿为了争夺领地而争斗起来,划水是指水中的鱼儿为了争夺食物而争斗起来。借我一锡地,为公瓢挂头。
译文:借给我一片土地,作为你喝水时用的瓢挂在头上。
注释:锡地是指借给的土地,为公瓢挂头是指用瓢代替帽子挂在头上表示谦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