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分明虽两歧,念端差处只毫厘。
怕将私意为天理,所以先民贵致知。

【注释】

杂诗:指不拘一格、随意而写的诗歌。

善恶分明虽两歧,念端差处只毫厘:善恶分明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但具体到个人行为,善恶之间的差别可能只有微小的毫厘之差。

怕将私意为天理,所以先民贵致知:儒家认为,人应该以天理(天道)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以个人私情来判断。所以,古代圣贤们强调要追求知识,以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道德认知的深刻认识。在儒家思想中,善恶是区分是非的重要标准,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善与恶之间,也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别。因此,诗人提醒人们不要仅仅根据表面现象来判断事物,而是要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后的本质。

诗中还提到了“天理”和“致知”这两个概念。天理是指自然的法则和道理,是一种超越个人私欲的精神境界。致知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和方法。诗人强调,要追求这种境界,就必须先了解并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也是一种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