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春向深,幽居寡来往。
和风日披拂,淑气遍万象。
草本意欣荣,禽鸟声下上。
静中观物化,胸次得浩养。
缅怀浴沂人,从容侍函丈。
舍瑟自言志,宣圣独深赏。
一私尽消融,万理悉照朗。
其人不可见,其意尚可想。
我生千载后,恨不操几杖。
春服虽已成,童冠乏俦党。
安得同心人,咏归嗣遗响。

这首诗是诗人在暮春时节所作,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注释

  1. 郊原春向深:郊野的原野,春天已经相当深厚了。
  2. 幽居寡来往:隐居的地方很少有人来,生活相对清寂。
  3. 和风日披拂:温和的风轻轻地吹动,阳光温暖地照射。
  4. 淑气遍万象:美好的气息遍布万物,形容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
  5. 草本意欣荣:草本植物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
  6. 禽鸟声下上: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发出悦耳的叫声。
  7. 静中观物化:在宁静的环境中观察万物的变化。
  8. 胸次得浩养:心中得到了丰富的滋养。
  9. 缅怀浴沂人:怀念古代的圣人(如孔子)沐浴在沂水边的样子。
  10. 从容侍函丈:恭敬、从容地侍奉着孔子,如同在孔子身边一样。
  11. 舍瑟自言志:放弃琴瑟,表达自己的志向。
  12. 宣圣独深赏:只有孔子能深刻地欣赏这种行为。
  13. 一私尽消融:所有的个人欲望都消失了。
  14. 万理悉照朗:所有的道理都变得清晰明了。
  15. 其人不可见:这个人已经不再可见了,他的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
  16. 其意尚可想:他的思想和志向仍然可以想象。
  17. 我生千载后:我在千年之后才出生。
  18. 恨不操几杖:非常遗憾不能像古人那样拿着拐杖行走。
  19. 春服虽已成:虽然已经是春天,但穿着已准备好的衣服。
  20. 童冠乏俦党:年轻的帽子(指儿童)缺少同伴和朋友。
  21. 安得同心人:如何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这种情怀?
  22. 咏归嗣遗响:继承孔子的思想,继续吟唱诗歌,传递孔子的教诲。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诗中的“舍瑟自言志”和“一私尽消融”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超越和放下,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