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东京茅季伟,布褐躬耕具甘旨。烹鸡馈母供晨羞,却办草蔬为客礼。
北州高士郭林宗,一见惊嗟不能已。又不见唐朝董邵南,穷居行义无与比。
朝耕夜读养双亲,孝格天翁降祥祉。一时好事昌黎公,为作启诗歌盛美。
两君制行固已奇,姓名自足垂千祀。更有高贤为发挥,至今赫然在人耳。
几年见说西山汪,信义当时表闾里。只今家虽四壁空,却有贤孙祖风似。
力田养亲孝行高,千载董茅同一轨。孑然只影无妻儿,手自耔耘供滫瀡。
乃翁丧明三十年,膝下承颜不离跬。三时但务亲耕锄,一日何曾入城市。
朝朝敬问衣燠寒,旦旦谨察食丰菲。一畦早韭登春盘,五母黄鸡荐秋黍。
尽心自足为亲欢,岂必三牲八珍侈。谨身百不贻亲忧,父子熙熙和气里。
翁目虽瞽翁心怡,八十庞眉反儿齿。迩来瓶粟颇不悭,积善固宜天相只。
这首诗是赞美西山孝子汪公的诗篇。
诗句释义:
- 君不见东京茅季伟,布褐躬耕具甘旨。烹鸡馈母供晨羞,却办草蔬为客礼。
注释:君不见,表示对某人的呼唤或感叹。东京,即东汉末年的京都洛阳。茅季伟,指的是西汉时期的贤人茅子芳。他虽然穿着朴素的粗布衣服,但是却能够亲手耕种,提供美味的饭菜给母亲吃,还煮鸡给母亲享用早晨的早餐,用野菜招待过路人。这些行为体现了茅季伟的高尚品德和孝顺之心。
- 北州高士郭林宗,一见惊嗟不能已。又不见唐朝董邵南,穷居行义无与比。
注释:北州,指的是洛阳以北的地区。郭林宗,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士郭泰。他虽然身处北方,但是也有着极高的道德品质。董邵南,指的是唐朝时期的名士董思恭。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依然坚持自己的道义原则,与常人不同。
- 朝耕夜读养双亲,孝格天翁降祥祉。一时好事昌黎公,为作启诗歌盛美。
注释:朝耕夜读,指早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孝格天翁,指孝行感动天地。昌黎公,指的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韩愈为汪公撰写了一篇赞美他的诗文,赞扬他的孝行美德,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两君制行固已奇,姓名自足垂千祀。更有高贤为发挥,至今赫然在人耳。
注释:两君,指的是茅季伟和郭林宗两位贤人。制行,指他们的品行操守。姓名,指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行为确实令人惊奇,他们的名声足以流传千古。此外,还有更多的高尚之士为发扬光大他们的精神而努力,他们的事迹至今仍然广为人知。
- 几年见说西山汪,信义当时表闾里。只今家虽四壁空,却有贤孙祖风似。
注释:几年,指过去的几年。西山汪,指的是汪公的家乡位于西山。信义,指诚信和义气。闾里,指的是村庄或者邻里。汪公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依然保持着诚信和义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然而,现在他家徒四壁,没有多余的财产。尽管如此,他依然培养出了一位贤德的孙子,继承了他的优秀传统。
- 力田养亲孝行高,千载董茅同一轨。孑然只影无妻儿,手自耔耘供滫瀡。
注释:力田,指尽力耕作土地。养亲,指照顾父母。孝行高,指孝行高尚。董茅,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贤人董仲舒和茅坤。他们都是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千载,指千年的时间。董茅两人的言行一致地遵循着儒家的道德规范,成为了后代学习的典范。
- 乃翁丧明三十年,膝下承颜不离跬。三时但务亲耕锄,一日何曾入城市。
注释:乃翁,指父亲。丧明,指失明。膝下承颜,形容子女侍奉父母的样子。不离跬,形容子女侍奉父母时的虔诚态度。三时,指一天中的三个时段。一亩农田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耕种完毕。一年中有几个月是不需要进城的,主要是在家务农种田。
- 朝朝敬问衣燠寒,旦旦谨察食丰菲。
注释:朝朝,指每天。敬问,指恭敬地询问。衣燠寒,形容关心家人的生活状况。旦旦,指每天。谨察,指仔细观察。食丰菲,形容关心家人的饮食健康。
- 一畦早韭登春盘,五母黄鸡荐秋黍。
注释:一畦,指一块菜园。早韭,指早春时节种植的韭菜。登春盘,形容春天时将新鲜的蔬菜端上餐桌。五母黄鸡,指五只母鸡所生下的鸡蛋。荐秋黍,形容秋天时将丰收的粮食献给亲人品尝。
- 尽心自足为亲欢,岂必三牲八珍侈。
注释:尽心自足,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亲人的需求。三牲八珍,指珍贵的食物。奢侈浪费并不是最好的方式,而是应该用心尽力为家人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生活。
- 谨身百不贻亲忧,父子熙熙和气里。
注释:谨身,指谨慎行事,不做出任何让家人担忧的事情。百不贻亲忧,指一百次都不让家人为自己担心忧虑。父子熙熙和气里,形容家庭和睦、幸福的氛围。
- 翁目虽瞽翁心怡,八十庞眉反儿齿。迩来瓶粟颇不悭,积善固宜天相只。
注释:翁目虽瞽,指老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东西,但是心情愉悦。八十庞眉反儿齿,形容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依然保持着童真的笑容和年轻的牙齿。迩来瓶粟颇不悭,指老人虽然身体瘦弱,但是依然很慷慨大方。积善固宜天相只,意思是积德行善自然会得到上天的保佑和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