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丛鳖灵两丘土,玉垒灵关一荒莽。
杜鹃衔哀诉千古,万里游魂腥血污。
冤声无路叫天公,吻血洒地花为红。
巴江东下流无极,目断巴山归不得。
此身岂是无羽翰,天梯石栈云漫漫。
落花冉冉江城暮,年年客梦乡关路。
丈夫志气笑沐猴,安知狐死还首丘。
沛公击筑歌汤沐,钱王锦衣衣林木。
寄巢生子傍他谁,众鸟虽怜只自悲。
哀号力尽飞不归,老尽遗民城郭非。

诗句解析:

  1. 蚕丛鳖灵两丘土,玉垒灵关一荒莽。 - 蚕丛和鳖灵都是历史上的蜀地人物,他们建立了一个繁荣的王朝。玉垒和灵关则分别是古代的重要关口。
  2. 杜鹃衔哀诉千古,万里游魂腥血污。 - “杜鹃”是一种鸟类,常常在悲伤时发出凄厉的叫声。这里用“衔哀”形容其叫声,表示对历史的哀痛和对过去的怀念。“万里游魂”指的是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的魂魄四处飘荡,无处安放。“腥血污”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3. 冤声无路叫天公,吻血洒地花为红。 - “冤声”指无辜者的声音无法传达给上天或正义,“吻血”则形容牺牲者的鲜血洒落在地上。这里的“花为红”可能是比喻鲜血染红了大地。
  4. 巴江东下流无极,目断巴山归不得。 - “巴东”指四川东部地区,这里是诗人所在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长江向东流去,心中充满无奈和失望。“目断巴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此身岂是无羽翰,天梯石栈云漫漫。 - “羽翰”指翅膀,这里比喻诗人想要飞翔的愿望。“天梯”、“石栈”都是古代蜀道的象征,意为道路艰难险峻。“云漫漫”形容路途遥远、艰难。
  6. 落花冉冉江城暮,年年客梦乡关路。 - “落花”代表春天的逝去,暗示时间的流逝。“江城暮”指傍晚时分,景色美丽但令人伤感。“客梦乡关路”意味着每年春天都梦见回到故乡的路,但总是醒来后发现仍然身处他乡。
  7. 丈夫志气笑沐猴,安知狐死还首丘。 - “丈夫”是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沐猴”是一种猴子,这里用来形容愚蠢而没有远见的人。“首丘”是指狐狸死后头朝故乡,用来比喻不忘本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赞赏,同时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智慧所迷惑。
  8. 沛公击筑歌汤沐,钱王锦衣衣林木。 - “沛公”指刘邦,他曾经在家乡沛县起兵,最终建立了汉朝。“击筑”是一种乐器,这里可能暗指刘邦的起义。“汤沐”是古代的一种洗头水,这里借指洗去尘埃、恢复清明的政治环境。“钱王”指的是吴越地区的君主,如钱武肃王等,他们以富丽堂皇著称。
  9. 寄巢生子傍他谁,众鸟虽怜只自悲。 - “寄巢生子”意味着依附他人生活,没有自己的根基。“傍他谁”表示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依赖他人。“众鸟虽怜”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同情和惋惜。“只自悲”强调了只有自己感到悲哀。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10. 哀号力尽飞不归,老尽遗民城郭非。 - “哀号力尽”形容极度悲伤,声音已经沙哑到听不清的程度。“飞不归”意味着即使努力飞翔也无法回到家中。“老尽遗民”指所有的百姓都已经衰老不堪,只剩下少数年轻人。“城郭非”表示城市已经不再存在,被战争所摧毁。

译文:
蚕丛和鳖灵建立了两个朝代,玉垒和灵关都是古老的关口。
杜鹃鸟不停地哀鸣,诉说着千古的故事,万里之外的人们带着血腥归来。
在天公面前申诉无门,嘴唇上的血迹洒满大地,花儿也变得鲜红。
巴江东下无尽流长,望着巴山我却无法返回故乡。
我本应乘风翱翔,却被困在石头栈道上,云层茫茫。
落花渐渐飘落在江城的黄昏,年年都有梦中的故乡之路。
那些有志之人嘲笑愚钝的猴子,又怎知道那些死去的狐狸还会回望自己的故乡。
沛公挥动乐器高唱,洗去了身上的尘埃,恢复清明的政治景象。
吴越的君主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山林间行走。
那些依附于人而生的人,虽然有人同情但他们自己却感到悲哀。
哀嚎到声音已竭,努力飞翔却无法回到故乡,耗尽了所有遗民的最后希望,连城市也已不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图画。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辉煌与衰败,诗人抒发了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的感慨。诗中的“鹃啼”象征着悲伤与哀愁,而“万里游魂”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家园的依恋。此外,诗中的“天梯”和“石栈”,不仅象征了蜀道的艰难险阻,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和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和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