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匡庐鬓青青,往往大醉琵琶亭。
归来老我二十载,惟有梦寐劳神形。
有时遍历开先寺,老僧禅定齁齁睡。
有时经过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
恍兮惚兮真若飞,高泊天池坐忘归。
晴云漠漠披絮帽,白鹤冉冉来羽衣。
方将餐霞炼颜色,觉来无失亦无得。
何当整理下泽车,共逐双凫访真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和通山尹张松坡梦游庐山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我行匡庐鬓青青,往往大醉琵琶亭。
我行走在匡庐(即庐山),鬓角已见白发,常常在大醉后回到琵琶亭。

归来老我二十载,惟有梦寐劳神形。
返回家乡后,二十年过去了,只有梦中才能让精神得以休憩。

有时遍历开先寺,老僧禅定齁齁睡。
有时游览开先寺,老僧人正打坐禅修,鼾声如雷,沉沉睡去。

有时经过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
有时经过五柳先生的家,看到秫米酿得香甜,便邀请人们一起来喝酒醉倒。

恍兮惚兮真若飞,高泊天池坐忘归。
恍惚之间仿佛真的像鸟儿飞翔一样,我在天池之上高高地泊着,忘却了归来。

晴云漠漠披絮帽,白鹤冉冉来羽衣。
晴空下的白云淡淡,如同披着棉絮的帽子;白鹤徐徐而来,好像穿着羽翼的衣服。

方将餐霞炼颜色,觉来无失亦无得。
我将用朝霞炼制自己的容颜,醒来时觉得既没有失去也没有得到。

何当整理下泽车,共逐双凫访真迹。
什么时候能收拾一下下泽的车,一起追随两只凫鸭去寻找那些真正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梦游庐山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在梦中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自己年纪渐长,鬓角已染霜华;颔联表达了对故乡的回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尾联抒发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真我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