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
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
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诗句解读:

  1. 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
  • “要识”意味着需要理解或识别。
  • “中”和“庸”(平凡、普通)在此句中可能指代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平庸性。
  • 这两句表达了对“中庸”概念的理解,将其视为普遍且无特殊之处的道理。
  1. 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
  • “胜解”通常指的是胜利的答案或解释。
  • 这里强调无需追求胜利的解释,因为中庸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成就。
  • “奇功”意味着非凡的成就或作用。
  • 这一句表明中庸之道本身就是一种卓越的成就。
  1.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
  • “卓卓”形容词,意为卓越、突出。
  • “孤峰”指山峰孤独地矗立。
  • “明明”形容词,意为清晰、明显。
  • “百草中”可能是指众多的草木之间。
  • 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中庸之道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如同高耸入云的山峰与遍布大地的草木一样,都显得独特而显著。
  1. 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 “声色”通常指声音和色彩,这里可能指过度追求感官享受。
  • “舍”表示放弃或排除。
  • 这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如果人们放弃了声色的追求,反而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即视觉和听觉被排除后,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和听到事物的本质。

译文:

要识中庸义,中即是庸。
不必求胜利答案,这就是奇功。
卓卓如孤峰立顶,明明如百草遍地。
若弃声色之欲,声色便成为盲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庸之道的描述,传达了其超越常规、独特且重要的理念。首句点明了中庸之道的核心意义,即它不是简单的平凡,而是具有非凡价值的存在。第二句则强调了理解中庸之道并不需要复杂的解释,它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智慧。接下来的三句进一步通过自然界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孤峰的高耸和百草的茂盛都体现了中庸的独特性。最后的两句则通过舍弃声色的诱惑,指出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界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明澈,从而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庸之道的深刻阐述,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