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
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
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诗句解读:
- 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
- “要识”意味着需要理解或识别。
- “中”和“庸”(平凡、普通)在此句中可能指代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平庸性。
- 这两句表达了对“中庸”概念的理解,将其视为普遍且无特殊之处的道理。
- 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
- “胜解”通常指的是胜利的答案或解释。
- 这里强调无需追求胜利的解释,因为中庸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成就。
- “奇功”意味着非凡的成就或作用。
- 这一句表明中庸之道本身就是一种卓越的成就。
- 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
- “卓卓”形容词,意为卓越、突出。
- “孤峰”指山峰孤独地矗立。
- “明明”形容词,意为清晰、明显。
- “百草中”可能是指众多的草木之间。
- 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中庸之道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如同高耸入云的山峰与遍布大地的草木一样,都显得独特而显著。
- 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 “声色”通常指声音和色彩,这里可能指过度追求感官享受。
- “舍”表示放弃或排除。
- 这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如果人们放弃了声色的追求,反而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即视觉和听觉被排除后,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和听到事物的本质。
译文:
要识中庸义,中即是庸。
不必求胜利答案,这就是奇功。
卓卓如孤峰立顶,明明如百草遍地。
若弃声色之欲,声色便成为盲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庸之道的描述,传达了其超越常规、独特且重要的理念。首句点明了中庸之道的核心意义,即它不是简单的平凡,而是具有非凡价值的存在。第二句则强调了理解中庸之道并不需要复杂的解释,它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智慧。接下来的三句进一步通过自然界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孤峰的高耸和百草的茂盛都体现了中庸的独特性。最后的两句则通过舍弃声色的诱惑,指出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界的繁华,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明澈,从而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庸之道的深刻阐述,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