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题朝曦丽,椒殿春风香。
带日羡寒鸦,洒盐引痴羊。
那知韶葩妍,有此秋节刚。
千金非我爱,所重在行藏。
奋然斩画史,低头笑君王。
呈身由谄壬,百态恐不当。
照影见冠佩,岂不羞帷房。
自从到北庭,几阅紫塞霜。
年年鸿雁归,不寄一字将。
却悲降将军,高台望故乡。
至今青冢上,沙草不肯黄。
吾观娇色儿,睥睨此滥觞。
孽阉擅国辟,天地为低昂。
眼前杀师傅,但有涕淋浪。
区区一女子,去留系毫芒。
我行桃李村,高髻馀旧妆。
负薪行汲泉,不愿同康庄。
为计盍不尔,乃以美自戕。
初心岂其然,薄命遭彼狂。
离骚照白日,至今祖文章。
婉娈古称士,后先出寒乡。
遗刻共想像,再歌重慨慷。

邺守以石刻屈平、昭君像见惠,因思大夫之忠贯白日而凌秋霜,在所不论而昭君以倾国之艳擅天下之色乃不肯自同众姬货画师以求媚,此尤为可感者为赋此篇。

【注释】

邺:古地名,今河南临漳。

屈平、昭君:屈原与王昭君的并称。

【赏析】

本篇是作者赠给好友张惠的一首题画诗。

第一段:“璇题朝曦丽,椒殿春风香。”

“璇题”指用丹青题写,这里指画上的题词。

“朝曦丽”,形容早晨阳光照耀下的画像美丽动人。

“椒殿”,指皇宫。

“春风香”指春风中散发出的香气。

第二段:“带日羡寒鸦,洒盐引痴羊。”

“带日”指带着太阳的光辉。

“寒鸦”指寒天中的乌鸦,这里指乌鸦也羡慕画像的美丽。

“洒盐”指撒盐的样子。

“引痴羊”指引得羊群发痴,这里指画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第三段:“那知韶葩妍,有此秋节刚。”

“韶葩”指美好的花朵。

“秋节刚”指秋天的季节。

第四段:“千金非我爱,所重在行藏。”

“千金”指价值很高的钱财。

“行藏”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

第五段:“奋然斩画史,低头笑君王。”

“奋然”指精神振奋的样子。

“斩画史”指把画史上的人物全部杀死。

“低头笑君王”指嘲笑君王的昏庸无知。

第六段:“呈身由谄壬,百态恐不当。”

“呈身”指显露身形。

“谄壬”指谄媚的人。

“百态”指各种各样的形态。

第七段:“照影见冠佩,岂不羞帷房。”

“照影”指映照自己的形象。

“冠佩”指戴的冠和佩的玉。

“帷房”指女子卧室。

第八段:“自从到北庭,几阅紫塞霜。”

“北庭”指北地边疆。

“紫塞”指边塞地区。

“霜”指白色的霜。

第九段:“年年鸿雁归,不寄一字将。”

“鸿雁归”指大雁每年南飞返回北方。

“字将”指书信。

第十段:“却悲降将军,高台望故乡。”

“降将军”指投降的将领。

“高台望故乡”指站在高处眺望着故乡。

第十一段:“至今青冢上,沙草不肯黄。”

“青冢上”指坟墓的青色顶部。

“沙草不肯黄”指沙子上的草不肯变黄,比喻人已去世很久。

第十二段:“吾观娇色儿,睥睨此滥觞。”

“娇色儿”指美丽的女子。

“滥觞”指酒的源头。

第十三段:“孽阉擅国辟,天地为低昂。”

“孽阉”指奸臣。

“国辟”指国家灭亡。

“低昂”指高低起伏。

第十四段:“眼前杀师傅,但有涕淋浪。”

“眼前杀师傅”指眼前杀害了自己的老师。

“涕淋浪”指眼泪流得很多。

第十五段:“区区一女子,去留系毫芒。”

“区区一女子”指一个女子。

“去留系毫芒”指女子去留都关系到微小的东西。

第十六段:“我行桃李村,高髻馀旧妆。”

“桃李村”指桃花和李花盛开的地方。

“高髻”指高高的发髻。

“旧妆”指旧时的装束。

第十七段:“负薪行汲泉,不愿同康庄。”

“负薪行汲泉”指背着柴火去打水。

“康庄”指宽阔的道路。

第十八段:“为计盍不尔,乃以美自戕。”

“盍”通“何”,疑问词。

“自戕”指自我伤害。

第十九段:“初心岂其然,薄命遭彼狂。”

“薄命”指命运不好。

“狂”指狂妄自大。

第二十段:“离骚照白日,至今祖文章。”

“离骚”指《楚辞》中的一篇作品。

“祖文章”指继承前人的文风。

第二十一段:“婉娈古称士,后先出寒乡。”

“婉娈”指柔美的样子。

“寒乡”指偏僻荒凉的地方。

第二十二段:“遗刻共想像,再歌重慨慷。”

“遗刻”指遗留下来的刻文。

“想像”指想象和设想。

“重慨慷”指再次感慨和慷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