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无常住只随缘,石榻焚香向佛前。
风折碧梧能几日,鹤巢白塔已多年。
无人去刬阶边草,有客来探井底泉。
休笑空门长寂寂,近时地上也流钱。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诗题“题南康县山寺”表明这是一首描写寺庙景色和生活情景的诗。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绝无常住只随缘: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座寺庙并不常有常住僧人(僧侣),他们只是根据缘分来临时居住在这里。这里的“常住”指的是长期定居在此的僧侣。”随缘”则是佛教的一种观念,指一切皆由因缘而起,顺其自然,不强求。

  2. 石榻焚香向佛前:描述了寺庙中常见的一种景象,即在石制的床榻上点起香火,信徒们跪拜佛像之前祈祷。石榻通常是指用石头建造的供人休息或祈祷的床铺,焚香则是佛教徒的一种礼敬仪式,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3. 风折碧梧能几日,鹤巢白塔已多年: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换。“风折碧梧”形容的是风吹动碧绿色的梧桐树,形象地描绘了树木被风折断的情景。“鹤巢白塔”则是指白塔上栖息着鹤鸟,暗示着这座寺庙已有多年历史。这两句诗反映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寺庙历史的悠久。

  4. 无人去刬阶边草,有客来探井底泉:这两句诗表现了人们对寺庙的亲近感和好奇心。“刬阶边草”意味着有人定期清理台阶边的杂草,保持环境的清洁。而“探井底泉”则形容有客人来访时,会到井里打水喝。这两个场景都展现了人们对寺庙生活的好奇和参与。

  5. 休笑空门长寂寂,近时地上也流钱:最后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揭示了即使在没有宗教活动的日子里,人们也会在寺庙周围进行经济活动,甚至有人在地面上流通钱币。这表明尽管佛教强调因果报应,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生动地描绘了南康县山寺的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态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的亲近。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行为紧密相连,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