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茅檐下,清吟对此君。
溪深春涨雨,山阔夜藏云。
地湿松花冷,天晴树色分。
敲门寻道士,鸡犬隔篱闻。

【注释】

麻姑山:在江西省庐山西北麓。

茅檐:用茅草盖成的屋顶,是农家住房。

清吟:指诗人独自吟咏。君:你。

溪深春涨雨:春天的雨水涨满了溪水。

山阔夜藏云:夜晚,大山显得宽阔,遮住了天空。

地湿松花冷:地面湿润,松树的花朵也显得有些冷凉。

天晴树色分:晴天时,树枝上的颜色分明可见。

鸡犬隔篱闻:狗和鸡都在篱笆内,隔着篱笆可以听得见它们的叫声。

【赏析】

《麻姑山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色。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从“小小茅檐下”到“天晴树色分”,依次展现了清晨、中午、傍晚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景致。

开头两句“小小茅檐下,清吟对此君”,描写的是诗人清晨时分来到麻姑山上,站在茅檐下,对着山谷中的云雾轻声吟诵诗句的情景。这里,诗人以“小小茅檐下”为起点,营造出宁静而古朴的氛围;接着以“清吟”二字,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愉悦;最后用“对此君”这一称呼,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诗人对面的山峰,暗示着他正站在一座山峰的峰顶,俯瞰着脚下的山谷。

中间四句“溪深春涨雨,山阔夜藏云。地湿松花冷,天晴树色分”,则是对山谷中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诗人以“溪深春涨雨”形容山谷间的溪流因为春雨而变得湍急而深邃;“山阔夜藏云”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群山之间的云彩因被遮蔽而显得更加朦胧而神秘;“地湿松花冷”则表现了地面上的松花因为湿润而散发着一股清凉的气息;而“天晴树色分”则描述了当阳光洒满大地时,树枝上的叶子因阳光的照射而呈现出鲜明的绿色,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

最后四句“敲门寻道士,鸡犬隔篱闻”,则描绘了诗人在山谷中的一段奇遇。他敲响了道士的门扉,却发现道士不在家,只能远远地望着那片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庄。而鸡犬的声音则似乎也被隔绝在了篱笆之外,只留下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东坡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使得这首小诗成为了宋诗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