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又成空,旧榜今无卧彩虹。
故国平嗟□瓦砾,新亭犹见湿青红。
雁随山远情无□,□与天穷势自通。
尽道鲈鱼寒不食,□□只合在江东。
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
重来空,旧榜今无卧彩虹
古时此地曾辉煌,而今废墟映斜阳。故国凄凉叹瓦砾,新亭犹见青红长。雁群远逝情难寄,天地辽阔势自通。尽道鲈鱼寒不食,唯有此处鱼常涌。
注释:
- 重来空:再次来到此地却感到一切都已空无一物。
- 故国平嗟瓦砾:对故国的废墟感到悲哀和无奈,感叹其变为瓦砾。
- 新亭犹见湿青红:在新亭遗址仍能看到湿润的青砖和红石。
- 雁随山远情无:随着距离的拉远,雁的情思也变得渺茫。
- 与天穷势自通:尽管与天边的界限似乎已经断绝,但自然的力量仍然能够通行无阻。
- 尽道鲈鱼寒不食:人们普遍认为鲈鱼在寒冷的环境中不会进食。
- 祗合在江东:这里应该指的是只有长江以南才是鱼的栖息之地。
赏析:
此诗是宋代李弥逊的作品《过吴江次韵行父之作》,通过描绘诗人重游吴江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自然变迁的深刻感慨。首句“重来空”,直接揭示了诗人再次来到这片曾经繁华的地方,却发现一切皆已改变,只剩下空旷和寂寥。接下来的诗句“旧榜今无卧彩虹”则具体展现了这种变化,昔日的榜文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彩虹般的遗迹,象征着荣耀与梦想的消逝。
诗中还通过对故国废墟的描写,“故国平嗟瓦砾”,表达了深深的哀叹和遗憾。而“新亭犹见湿青红”则通过新亭遗址仍可见到的青砖红石,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最后两句“雁随山远情无”、“与天穷势自通”更是将自然的广阔和生命的坚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示了诗人面对自然和历史的宽广胸怀。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李弥逊作为宋代词人的独特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对于历史、自然和生命的看法,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这些复杂而深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