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华随步到天关,远目才分缭绕山。
风马不驰前景断,更于何地觅无还。

己亥年(1079)末,作者在季秋至净居寺思大智禅师道场,因见二士相会三日,天降大雨,不得探险而记诗。

【注释】

己亥:指宋孝宗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

季秋:农历九月。

净居思:净居寺。

思大智者:禅宗六祖惠能弟子之一大智和尚,住净居寺。

天关:即天门,佛教称天有八方门,为诸佛菩萨入世的门户。

缭绕山:山峰环曲。

风马:即风幡,佛教中用以表示吉祥的装饰品。

无还:没有归宿。形容迷途或走错路。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从夏历九月到十月,在湖北黄梅县净居寺与大智和尚结缘,并在此居住了一个月时间。十一月初,作者告别大智和尚,回到杭州,途中写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心境。

全诗以时间为序,按季节变换,逐层展开写景状情,层层深入,由近及远,步步深入。首联“雨华随步到天关,远目才分缭绕山”,写秋雨来临前的情景,雨华即雨花,是杭州西湖的特有景观,此处借指杭州。诗人走在通往天关的路上,雨花随风飘落,雨花石也随着雨花飘落而下,仿佛是雨花石在雨中飞舞。这时远处的山峰开始出现,云雾缭绕在山间,使山峰显得更加神秘。

颔联“风马不驰前景断,更于何地觅无还。”写雨后的景象,诗人站在天关口外,眼前只有缭绕的山峦和风马,看不到前方的路,不知该往何处去。这里的“远景断”是指视线无法看到更远的景色,“觅无还”是指找不到回去的路。诗人感叹自己迷失在这片山水之间,不知何去何从。

尾联“雨华随步到天关,远目才分缭绕山。风马不驰前景断,更于何地觅无还。”重复了一遍题目中的诗句,但每句都有所变化。首联写雨华飘落,远景朦胧;次联写风吹云散,远景开阔;末联再次写到风雨交加,远景迷茫。这四句诗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