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林野居,布絮不粗完。
及为羁旅人,被服乃绮纨。
何以出胜处,为君究其端。
篱苏不馥郁,传自故老言。
鲁邦无君子,子贱岂所伦。
东方足文史,得饱在长安。
苏秦主父偃,亦各有后叹。
况乎今异古,而本无一廛。
自非稍激昂,何以脱饥寒。
辞乡挈囊书,岂敢言王官。
苟免沟壑祸,微生已成全。
文章盖有力,温燠此其源。
遂离厮养科,首尾只十年。
箧衣亦何者,聊足覆衰残。
有破得纫补,有新得缝刓。
因嗟为短诗,所以记初难。
这首诗是杜甫的《初食笋呈座中》,它描述了杜甫在长安时,初次吃笋的经历和感受。
译文:
我过去居住在林野之中,生活简朴,布絮不够完满。
现在成为羁旅之人,衣服却是华丽的纨绔。
为何要走出舒适的居所,为的是向你说明其中的奥妙。
篱笆旁的桑树不曾茂盛,这是从故老那里听来的。
鲁国没有君子,子贱难道能相提并论。
东方有丰富的文史,而我在长安却只能吃饱肚子。
苏秦和主父偃都有后继者感叹。
何况今人与古人不同,但根本上没有一亩田地。
如果不是稍微激昂一点,怎么能摆脱饥寒交迫?
辞别故乡带着行囊书卷,哪里敢说是我的官职。
如果能避免被害于沟壑之中,那么我的生命已经保全。
文章盖有力,温煦就是它的源头。
于是离开厮养科,前后只十年时间。
箱子里的衣物也不过是聊以自慰,用以覆盖衰残之物。
有破损的可以用来修补缝合,新做的可以重新缝补完善。
因此感叹写这些短诗,用来记录我的初学时的艰难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