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山下村,逆旅路旁宅。
南征为吾归,寄卧偶一夕。
无人伴幽语,孤咏到平昔。
瞻怀此山人,曾是同砚席。
萧萧古破屋,文字堆四壁。
青灯照题评,皎月论肝膈。
为诗有盈卷,饮酒无剩滴。
携筇绕平坡,班草尚遥碧。
栽松此山上,共看遍冈脊。
要约过人长,俱来荫芳色。
羁踪忽分袂,不啻十载隔。
世故日纷纭,旧游空想忆。
今来此山下,松老似百尺。
欲访松主人,其车已他适。
徘徊重咨叹,辗转对窗隙。
晨鸡一何慵,倾听久不得。
春风吹残月,半夜屋角白。
难眠却求衣,起望河汉仄。
寄声岩扃去,华发勿强摘。
善醉真良图,高谈尽痴策。
云泉与朝市,处处堪偃息。
桑榆景可量,名利不足识。
无因接清话,趁晓拊征轭。
已度滕家桥,回头更悽恻。
宿凌云山中的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朋友及生活哲理的感慨之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翻译:
宿凌云山中留寄元礼
- 在山中住宿并留下这首诗给朋友。
凌云山下村,逆旅路旁宅
- 位于凌云山下的村庄,旅途中的旅馆或家。
南征为吾归,寄卧偶一夕
- 南行是为了回归故乡,短暂的停留。
无人伴幽语,孤咏到平昔
- 没有陪伴者,只有自己独自吟咏。
- 指诗人独自一人在山中吟诵诗文,抒发情感。
瞻怀此山人,曾是同砚席
- 怀念那位与自己共同在书桌前学习的朋友。
- 表示与友人曾经一起学习、讨论诗文的情景。
萧萧古破屋,文字堆四壁
- 描述古旧破旧的屋子内,书籍堆积如山。
- 强调环境的艰苦与学术的执着。
青灯照题评,皎月论肝膈
- 用青灯照明进行诗文的评价,月光下讨论诗词的好坏。
- 体现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不懈地追求文学艺术的精神。
为诗有盈卷,饮酒无剩滴
- 形容作诗时积累了大量的诗稿(卷),而酒量却很小(滴)。
- 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携筇绕平坡,班草尚遥碧
- 手执竹杖环绕山坡,远处的草地绿意盎然,颜色鲜翠。
- 描述了诗人在山中漫步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栽松此山上,共看遍冈脊
- 在山上栽种了松树,与朋友们一同欣赏其生长的美景。
- 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以及共同追求自然之美的愿望。
要约过人长,俱来荫芳色
- 邀请朋友们一同前来,享受山林的清凉与美好。
-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朋友共享自然、共度时光的美好愿景。
羁踪忽分袂,不啻十载隔
- 突然告别朋友,时间仿佛过去了十多年。
- 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分离时的感慨。
世故日纷纭,旧游空想忆
- 世间的纷扰不断,只能空想着过去的朋友。
- 感叹现实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对过去的怀念。
今来此山下,松老似百尺
- 来到这座山脚下,发现这里的松树已经长得很高(百尺)。
-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和赞美。
欲访松主人,其车已他适
- 想要拜访松树下的主人,却发现他的车子已经开走了。
- 暗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遗憾和无奈。
徘徊重咨叹,辗转对窗隙
- 在窗边徘徊叹息,无法平静下来。
- 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不安。
晨鸡一何慵,倾听久不得
- 听到公鸡打鸣的声音显得有些慵懒,久久不能入睡。
- 描绘了诗人因思念朋友而导致的失眠。
春风吹残月,半夜屋角白
- 春风拂过,月光也变得暗淡,屋角显得格外明亮。
- 形容夜晚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难眠却求衣,起望河汉仄
- 因为难以入眠,所以起床找衣服穿,同时望向银河(天空中闪烁的星光)。
- 反映了诗人对天文的兴趣以及对孤独夜晚的沉思。
寄声岩扃去,华发勿强摘
- 向岩石间传达我的思念之情(寄声),不要勉强摘取白发。
-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无奈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善醉真良图,高谈尽痴策
- 认为善于饮酒是一种真正的美德,高谈阔论也是一种痴迷的行为。
- 暗示了诗人对生活中各种行为的反思和评价。
云泉与朝市,处处堪偃息
- 无论是云游四海还是身处朝市之中,都能找到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
- 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桑榆景可量,名利不足识
- 夕阳西下的景象是可以用来衡量的,而名利则是不值得去追求的。
- 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认识。
无因接清话,趁晓拊征轭
- 没有机会与友人深入交谈,只能在清晨抚摸马鞍。
- 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与朋友相聚的遗憾和无奈。
已度滕家桥,回头更悽恻
- 经过滕家的桥,回首望去更加伤感。
- 暗示了诗人与滕家之间的某种情感纠葛或回忆。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观、与朋友的交往以及个人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