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敷英乍含,春尽叶已碧。
垂垂实稍残,秋晚花尚拆。
鲜妍谁造化,迟暮我彩色。
方托晨露滋,何知早霜烈。
天时岂顾望,生理自溢逼。
根柢或未衰,芳葩肯无益。
徐娘老情重,武后善涂泽。
所美出虚疏,其殃乃穷极。
参差共冲气,窈窕负灵识。
草木可毋讥,吾伤在人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含义,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手法、内容、情感以及效果。
“敷敷英乍含,春尽叶已碧”:榴花初开,繁盛艳丽。敷敷,茂盛的样子。英,花萼,又称雄蕊。乍含,刚刚开放。春尽,春天将尽。叶已碧,树叶已经变成了绿色。此句写初夏时节,花朵盛开,颜色鲜艳,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垂垂实稍残,秋晚花尚拆”:石榴树结了果实,果实逐渐成熟而开始凋谢。秋晚,指秋季晚景。此句写石榴树结满了成熟的果子,随着秋天的到来,果子渐渐变红、变熟,最终要脱落下来。此句以“垂垂”形容果实的成熟程度,用“稍残”表现果实的衰老过程。
“鲜妍谁造化,迟暮我彩色”:鲜艳的花朵是谁造就的呢?衰败的石榴与我有什么关系呢?鲜妍,鲜艳美好。造化,造物主,指自然。此句写石榴花的鲜艳美丽是大自然赋予它的,而自己则因年老色衰与它无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方托晨露滋,何知早霜烈”:早晨的露水滋润着花朵,不知道秋天的寒霜来得多么残酷。方托,刚刚承受。滋,滋养。何知,怎知。此句写早晨的露水滋润着花朵,但不知秋天的寒霜来得多么残酷。
“天时岂顾望,生理自溢逼”:上天不会去关心这些,自然规律却逼迫得紧。天时,自然的气候。顾望,顾及。生理,自然规律。此句借天气的变化来说明自然规律的无情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
“根柢或未衰,芳葩肯无益”:虽然根基尚未完全衰败,但是花朵却可能没有用处。根柢,根本。芳葩,美好的花。此句说尽管花的根还在,但是开花结果却没有多大意义了。
“徐娘老情重,武后善涂泽”:徐娘(即徐惠妃)老了情思依旧浓烈。武后善于打扮修饰容颜。此句用徐娘和武则天的美貌来比喻石榴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带来的变化。
“所美出虚疏,其殃乃穷极”:最美好的事物往往显得空疏,最糟糕的事情却会走到极点。所美,指石榴花的美丽。虚疏,空虚疏漏。殃,灾祸。此句用石榴花的美丽反衬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参差共冲气,窈窕负灵识”:参差不齐地生长在气流中,高矮不齐地承载着灵气。窈窕,形容姿态优美的样子。负,承担。此句用石榴树的生长来比喻人的一生。
“草木可毋讥,吾伤在人德”:草木也可以受到嘲笑啊,我感到悲哀的是人的道德沦丧!草木,泛指万物。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的担忧。
【答案】
译文:
初夏时节,石榴花开满枝头,颜色鲜艳,绿意盎然;秋天来临,石榴果熟而飘香,然而到了晚秋时节,石榴花就渐渐凋谢;美丽的花朵无人欣赏,因为衰老的花儿与它们无关;早晨的露水滋润着花朵,却不知秋日里寒风凛冽;自然规律不会顾及万物,但花儿的生命却受到无情的摧残;虽然根蒂尚未完全衰败,但开花结果却无甚意义;徐娘虽然年老,但情思依旧浓重;武则天善于化妆打扮容颜;最美好的事物反而显得空疏而无用,最糟糕的事情却会走到极点;参差不齐地生长在气流中,高矮不齐地承载着灵气;草木也受到嘲笑啊,我感到悲哀的是人的道德沦丧。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榴花初绽,鲜花盛开,生机盎然;绿叶如茵,青葱可爱。
颔联承接上联,进一步渲染了榴花盛开的热烈气氛。此时正值春尽夏初,万物复苏之际,石榴花正盛开在枝头,色彩鲜艳明亮,生机无限。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石榴花的美好形态,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向往。
颈联转折到石榴果实的逐渐成熟与凋谢。石榴果实在夏日渐趋成熟,色彩斑斓,香气四溢,令人陶醉不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果实渐渐变红、变软、变熟,最终要脱落下来。这两句诗既揭示了石榴果实成熟的过程,又暗含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尾联转向了石榴花的凋谢与落果的命运。虽然石榴花在夏日盛开时备受宠爱,但在秋风萧瑟、冬寒逼人的季节里,石榴果却渐渐枯萎,甚至被无情的寒霜所摧毁。这里的“迟暮”一词,既指时间的推移,又暗含了生命在自然法则面前的无奈和无力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生长、盛开、成熟、凋谢等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规律无情、对人生无常的深深忧虑。这种情感既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又源于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