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日以少,我梳未尝频。
过旬一理之,每理愁欠伸。
壮长足痒屑,奔驰更埃尘。
搔爬不觉劳,垢结类组紃。
虽复强栉沐,惮如负千钧。
钩牵就平直,流汗益苦辛。
当时结似拳,渐细效梅榛。
悬知又十载,几许及变银。
万物有盛衰,吾何为喜嗔。
借令但两鬓,岂害有冠巾。
人言发既凋,乃稍异痴民。
题诗且自贺,渐系老成人。

【注释】

发日:头发一日天。理发:洗头、修整仪容。

我(wǒ): 第一人称代词,我。发日以少:每天头发都逐渐变少。梳(shū)未尝频:没有经常梳理。

过旬一理之:十天洗一次头发,即“旬”表示十天,“一理之”即“洗一次”。每理愁欠伸:每次洗头时都感到愁苦不舒,因头发稀疏而难以梳理。

壮长足痒屑,奔驰更埃尘:头发长了容易痒,需要不停地用手抓挠。奔驰:形容头发生长迅速的样子。更:更加。埃尘:指灰尘、尘土。

搔爬不觉劳:不断抓挠头发,却不知自己已经劳累得厉害了。

垢结类组紃:头皮上的头发结成了厚厚的结痂。垢(gòu):污物,污垢。组,量词,十两为一组,这里泛指重量单位。紃(xié):一种古代的头巾。

虽复强(qiáng)栉沐:虽然勉强去梳理头发并洗头。但惮(dàn)如负千钧:但仍然担心像背千斤重担一样累。惮(dàn):害怕。千钧:比喻极其沉重的东西。

钩牵就平直:用手指梳理整齐头发。钓(dōu):用手指。牵:用手指捏着头发。就:靠近。平直:整洁。

流汗益苦辛:因用力过度而汗水增多。益:增加。

当时结似拳:当时(此处指洗头后刚梳理好的时期)头发的结痂就像拳头一样。渐细效梅榛:随着时间推移,头发结痂越来越细小,最终像梅树和榛树的枝条那样散开。效,比喻模仿或仿效。

悬知又十载:估计再过十年,头发又会这样。悬,猜测,推测。

几许及变银:不知道还有多少能变成银子。几许(jǐ):疑问词,多少。

万物有盛衰: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兴盛和衰败的时候。

吾何为喜嗔(chēn):我为什么为此感到欢喜和生气呢?嗔(chēn):生气,恼怒。

借令但两鬓:如果只是头发白了两个地方。但:只是。

岂害有冠巾:这有什么妨碍戴帽子呢?冠巾:戴在头上的帽子。

人言发既凋:人们说人的发丝已经凋零了。凋(diāo):衰老,衰退。

乃稍异痴民:于是渐渐与愚笨的人不同。痴民:愚昧之人。

题诗且自贺:写下诗来祝贺自己。题诗:写诗。

老成人:老年的读书人或者文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苦昼短》一诗的原文。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之情以及对白发老人的同情之情。

诗歌的前两句“我发日以少,我梳未尝频”,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白发老人日益稀疏的发丝和其频繁的梳理动作之间的反差,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老人对青春不再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无奈与感叹。

第三句“过旬一理之,每理愁欠伸”,通过具体的时间描述,进一步强调了白发老人对青春逝去的深深哀叹。这句诗也暗示了岁月无情,时光易逝的主题。

“壮长足痒屑,奔驰更埃尘”两句,通过对白发老人抓挠头皮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他的焦虑和困扰。这种焦虑和困扰,不仅是因为他的头发日益稀疏,更是因为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让他感到自卑和不安。

最后几句“搔爬不觉劳,垢结类组紃”,则描绘了白发老人在努力维持形象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这种努力,既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自信,也是为了不让他人看到他的真实年龄。然而,这些努力却让他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些无奈和悲凉。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丰富真挚。它通过描绘一个白发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青春逝去、时光易逝的深切感受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