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丙子岁,三月十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注释:丙子年(1086年),三月十二日。游于嵩山,夜宿中院。当时天晴朗,月光明亮。于是作诗一首,题为:“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共六句。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注释:风吹过荔萝树,香气袭人,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尘世之外。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注释:远处的云层里传来了悠扬的钟声,皎洁的明月倒映在松树上。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注释:我被这幽静的美景所打动,准备等到天亮后再出发。

这首诗是苏轼在丙子年(1086年)三月十二日游嵩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山中的幽静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