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起前础,出山忽纡馀。
风吹去何之,闲意满太虚。
倚柱聊目送,我生何滞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游嵩山》。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微云起前础,出山忽纡馀。
风吹去何之,闲意满太虚。
倚柱聊目送,我生何滞愚。
注释:
- 丙子岁:指唐朝的天保三年。
- 三月十有二日:指农历三月十二日。
- 游嵩山:游览嵩山。
- 宿峻极中院:在嵩山的最高峰——峻极峰的中院住宿。
- 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当时天气晴朗,山上的月亮特别明亮。
-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山中的深壑传来空灵的声音,月光下树林的影子飘散。
- 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因此写下了一首六句的诗歌,用“阴壑生虚籁”和“月林散清影”来押韵。
译文:
在丙子年的三月十二日,我游览嵩山,并住在嵩山最高峰——峻极峰的中院。当时天气晴朗,山上的月亮特别明亮。我在深深的山谷中听到空灵的声音,月光下树林的影子飘散。
赏析: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含蓄深沉,富有哲理。本诗通过描绘游嵩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感慨。诗中的“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