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
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
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

丙子年三月十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注释:

  • 阳崖转窅窕: 阳崖指阳光照亮的山崖。窅窕意为深远幽静。
  • 层林蔽重阴: 层层树木遮盖住重重的阴云。
  • 披榛过舆马: 穿越草丛。
  • 缘云得幽寻: 沿着云雾缭绕的小路寻找隐秘之处。
  • 坐觉真境寂: 坐下来感觉到真正的宁静。
  • 兹焉悟赏心: 现在明白了欣赏自然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丙子年三月十二日游历嵩山并住宿于峻极中院时的所见所感。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首联“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描绘了一幅阳光照耀下的山崖景色和层层叠叠的树林覆盖着阴云的景象。这里的“阴壑”指的是深邃的峡谷,而“生虚籁”则是指风吹过山谷时产生的声音如同虚无缥缈的琴声,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
    第二联“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进一步描写了作者在山中的行走。他穿过繁密的草丛,沿着云雾缭绕的小道寻找隐秘之处。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探险与发现的渴望。
    第三联“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则是对前文景物感受的深化。在这里,诗人坐在一片宁静的环境中,感到了一种真正的宁静和内心的平和。这种境界是他在长时间的探索和体验之后才得到的领悟。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心灵的宁静。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