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
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
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
丙子年(1086)三月十二日,我游览嵩山,住在峻极中院。那天天气很晴朗,山上的月亮非常明亮,因此我就写下了这首诗。
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
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
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
注释:
日背西岭没:太阳从西方落下,消失在山脉之中。
月向东岭生:月亮从东方升起,照亮了东侧的山岭。
殷霞未隐彩:晚霞没有隐藏住色彩,仍然展现出来。
皓露已舒明:明亮的月光下,露珠也显得十分明亮。
斗柄坐可挹:北斗七星的斗柄可以用手抓住,形容月亮高悬,非常明亮。
政恐河汉倾:恐怕银河会因此而倾斜,因为月亮过于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嵩山时所作,描绘了夜晚山间的景色和氛围。首句“日背西岭没”,描绘了太阳落山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到来。次句“月向东岭生”,则描绘了月亮从东方升起,照亮了东侧的山岭的情景。两句通过对比,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第三、四句“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晚霞虽然已经消失,但依然保持着色彩;而明亮的月光下,露珠也显得十分明亮。这两句进一步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最后一句“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则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敬畏之情。因为月亮过于明亮,可能会影响到星星的位置,甚至导致银河的倾斜。这既是一种夸张的表达,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