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
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
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
浅儒急名誉,夸人矜智谋。
语默偕蟪蛄,生死等蜉蝣。
不如知足者,澹然乐忘忧。
袖手阅万变,默坐观九州。
众舍吾独存,同波终异流。
君看至足处,无得亦无修。
万物固皆备,反照靡不周。
昧者彊务外,巧伪日向偷。
昔饥止愿饱,既饱思膳羞。
昔寒止愿温,既温思狐裘。
非徒漫自苦,动辄成赘疣。
相圃有足亭,可见好善优。
公孙皆秉哲,克念践先猷。
欲种岂弟德,求异恩泽侯。
秀岭耸苍玦,寒溪摇翠钩。
云传邓林雨,月送沧浪秋。
晓暝竹烟暗,午薰花气浮。
凉飔泛南荣,返照过东畴。
所遇皆可乐,觞咏友浮丘。
岂必朝玄圃,弭节夕瀛洲。
永怀树亭意,足焉此优游。
足亭张康节南亭也台数尺亭在其上
注释: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述南亭的景物,赞美了南亭主人的高尚品德。
赏析: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亭的景色,表达了对南亭主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人生天地间,海中一浮沤。
注释: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海上的浮沤一样短暂而渺小。
赏析:诗人用“浮沤”比喻人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渺小。这种观点既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欲求无厌心,无乃不胜求。
注释:想要追求无止境的欲望,但欲望无穷无尽,恐怕难以满足。
赏析:诗人认为,人们应该追求有限度的欲望,以免陷入无尽的欲望之中无法自拔。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知足有真乐,不然多悔尤。
注释:懂得知足的人才能真正找到快乐,否则只会后悔不已。
赏析:诗人强调了知足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知足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否则只会因为贪得无厌而后悔。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智慧,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浅儒急名誉,夸人矜智谋。
注释:那些浅薄的儒者急于追求名誉,夸耀自己的智慧和计谋。
赏析:诗人批评了那些浅薄的儒者的行为。他认为,他们过于追求名利,炫耀自己的智慧和计谋,这些都是不明智的选择。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观念,也反映了他的价值取向。
语默偕蟪蛄,生死等蜉蝣。
注释:语言与沉默相伴着蟪蛄的声音,生与死如同蜉蝣一般短暂。
赏析:诗人用“蟪蛄”和“蜉蝣”这两种生物来比喻人的一生,指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这种观点既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他的生命观。
不如知足者,澹然乐忘忧。
注释:不如那些知足常乐的人,他们能够淡然处之,忘却忧愁。
赏析:诗人认为,那些知足的人能够淡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会因为忧愁而困扰自己。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袖手阅万变,默坐观九州。
注释:袖手旁观,看尽世间万象;默坐沉思,观察天下大势。
赏析:诗人用“袖手”和“默坐”这两个动作来表达他对世界的态度。他认为,我们应该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观察世间的变化和世界的格局。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他的价值取向。
众舍吾独存,同波终异流。
注释:众人都离去了,只有我独自存留;众人都在一个波浪中,我却在一个不同的流路上。
赏析: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他的孤独感。他认为,虽然周围的人都离开了他,但他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是他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
君看至足处,无得亦无修。
注释:你看那些达到真正满足的地方,那里既没有获得也没有得到提升。
赏析:诗人用“至足处”来形容那些真正满足的地方。他认为,那些真正满足的人既不追求更多的财富,也不追求更高的地位,而是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平静和满足。这种生活态度既反映了他的生活智慧,也体现了他的人生哲学。
万物固皆备,反照靡不周。
注释:万物本就俱全,反射到镜子里没有一处不周全。
赏析:诗人用“反照”来形容镜子的作用。他认为,镜子能够把物体的形象反射出来,让观看者能够清楚地看到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这种反映事物本质的能力也是诗人所赞赏的一种美德。
昧者彊务外,巧伪日向偷。
注释:无知的人总是追求外界的东西,虚伪和欺诈行为一天天增多。
赏析:诗人批评了那些无知的人的行为。他们认为,这些人过于追求外界的物质利益和虚荣心,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和道德品质。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观念,也反映了他的价值取向。
昔饥止愿饱,既饱思膳羞。
注释:以前饥饿时只想吃饱肚子,如今饱了反而想吃肉食。
赏析:诗人用“昔饥止”“既饱思”这两个短语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人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应该被贪婪所蒙蔽。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昔寒止愿温,既温思狐裘。
注释:以前寒冷时只愿温暖舒适,如今暖和了却想着保暖用的皮毛大衣。
赏析:诗人用“昔寒”“既温”来形容人们的生活状态。他认为,人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温暖生活,不应该被物质欲望所迷惑。这种生活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非徒漫自苦,动辄成赘疣。
注释:这不仅仅是徒劳无益的苦楚,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身上的肉瘤。
赏析:诗人批评了那些无谓的努力。他认为,这些努力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的健康观念,也反映了他的生活智慧。
相圃有足亭,可见好善优。
注释:相圃(xiang ju)这个地方有一座足亭,可以看出这里的人喜欢行善和优秀。
赏析:诗人赞美了相圃这个地方的人们的优秀品质。他认为,这里的人们不仅善良仁爱,而且注重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这种价值观既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观念,也反映了他的生活哲学。
公孙皆秉哲,克念践先猷。
注释:公孙先生们都具备高尚的品格和远见卓识,始终遵循先祖的遗志和教诲。
赏析:诗人称赞了公孙先生们的高尚品质和他们的智慧。他认为,这些人不仅具有远见卓识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还能够遵循先祖的遗志和教诲,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领导能力和道德品质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欲种岂弟德,求异恩泽侯。
注释:希望播种仁爱的德行,追求不同于世俗的荣华富贵。
赏析:诗人表达了他对仁爱的推崇和对世俗荣华富贵的淡泊。他认为,仁爱是人生的根本,而荣华富贵只是一种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已。因此,他更愿意追求内在的仁爱而不是外在的荣华富贵。这种人生态度既体现了他的价值观,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秀岭耸苍玦,寒溪摇翠钩。
注释:秀丽的山岭耸立如苍玦,清澈的溪流摇曳如翠钩。
赏析:诗人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他认为,自然界的每一处景色都有着独特的美,而这些美景又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之美。这种审美观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
云传邓林雨,月送沧浪秋。
注释:云雾传递着邓林的雨水,月光送走沧浪的秋天。
赏析:诗人描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他认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着自己的节奏和规律,而这些变化又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之美。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既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
晓暝竹烟暗,午薰花气浮。
注释:清晨黄昏时分竹林里的烟雾朦胧,中午时分花草的气息弥漫四野。
赏析:诗人描绘了早晨和傍晚的美景。他认为,大自然中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美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又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之美。这种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既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
凉飔泛南荣,返照过东畴。
注释:微风轻拂着南方的树梢,夕阳的余晖洒满东方的田野。
赏析:诗人描述了傍晚时分的景象。他认为,大自然中的每一刻都充满了美的元素,而这些元素又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之美。这种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既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
所遇皆可乐,觞咏友浮丘。
注释:遇到的每个人都值得快乐,一起喝酒吟诗的朋友就是浮丘先生。
赏析:诗人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认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朋友,只要能够共同度过欢乐的时光,那就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这种友谊既体现了诗人的人际交往观,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岂必朝玄圃,弭节夕瀛洲。
注释:何必一定要去朝拜那玄圃的仙境呢?驾着马车缓缓行驶吧,去拜访那遥远的瀛州的仙岛。
赏析:诗人表达了他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自己现状的接受。他认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各自的选择和追求,不必过分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仙境和神仙生活。这种思想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哲学,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