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峨冠日,鲸牙汹九渊。
堂萱不改色,台柏故参天。
共识吾君圣,今知此母贤。
丁宁刘子□,□事一时编。

对仗峨冠日,鲸牙汹九渊。

堂萱不改色,台柏故参天。

共识吾君圣,今知此母贤。

丁宁刘子□,□事一时编。

【注释】

  1. 对仗:指对联。
  2. 峨冠:形容人高高的帽子。
  3. 鲸牙汹九渊:像鲸鱼的牙齿一样凶猛,直冲九个深潭。
  4. 台柏:指高大的松树。
  5. 共识:共同认同。
  6. □事:此处应为“刘子”二字的错别字,可能是“刘子瞻”、“刘子宣”等字的误写。
  7. 一时编:一时间整理或编纂。

【赏析】
这首诗是李粹伯侍御母夫人挽诗的一部分。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有明确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体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

首句“对仗峨冠日,鲸牙汹九渊”,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场景,象征着母亲的威严和力量,如同太阳般耀眼,如同鲸鱼般凶猛,直接冲击九个深潭。这里使用了“对仗”和“鲸牙”这两个关键词,既体现了诗歌的严谨性,又增添了诗句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接下来两句,“堂萱不改色,台柏故参天”,则转而描写母亲的品质和形象。这里的“堂萱”指的是庭院中的萱草,象征母亲的慈祥和温和;“台柏”则是指高大的松树,象征着母亲的坚韧和不屈。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母亲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和品质,既有温柔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

第三句“共识吾君圣,今知此母贤”,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高度赞誉和敬佩之情。这句中的“共识”一词,既指诗人与母亲的共鸣,也指诗人对母亲品质的认可。而“今知此母贤”,则是诗人对母亲智慧和德行的肯定。

最后一句“丁宁刘子□”,似乎是对前文内容的一种补充或说明,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应该是一个错误或者笔误。因为在这个语境下,没有明确的指示或解释,很难确定其具体含义。

整首诗通过对仗、比喻、对比等手法,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和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