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夜折苕溪雪,吹落山堂寄清绝。
梦回轩槛非人间,一岸扶疏碎残月。
秋风索索秋意晚,叶外参差明叠巘。
颇似江南短棹归,平沙雁落汀洲远。
苍涛绕窗碧玉寒,中有渔父千古闲。
知君胸次五湖阔,波声仿佛游杏坛。
少林之孙韵枮木,避世避人何用逐。
渭川谩复千亩多,江上由来一苇足。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何人夜折苕溪雪,吹落山堂寄清绝。
  • 解释:是谁在夜晚折断了苕溪的雪花,将它吹落在山堂之上,留下了清新而孤绝的景象。
  • 注释:苕溪(今浙江省杭州市境内的一条小河),“苕”是这里特指苕溪;“雪”象征纯净和美丽;“山堂”指的是山中的寺院;“清绝”意味着高洁、超然。
  1. 梦回轩槛非人间,一岸扶疏碎残月。
  • 解释:在梦中回到了轩槛之中,那里仿佛不是尘世间的地方,月光洒落在岸边,显得格外稀疏。
  • 注释: “回”指梦醒或回忆;“轩槛”指的是高高的门框,这里形容梦境中所见之处;“扶疏”指枝叶繁多的样子;“碎残月”,即残缺不全的月亮,形容月光稀疏。
  1. 秋风索索秋意晚,叶外参差明叠巘。
  • 解释:秋风萧瑟,带着秋天的气息越来越重,树叶之外,高低起伏的山峦显得层次分明。
  • 注释: “索索”形容风声细碎;“秋意晚”指深秋时节;“叶外”指树梢之外;“明叠巘”意味着山峰层层叠叠,清晰可见。
  1. 颇似江南短棹归,平沙雁落汀洲远。
  • 解释:这景象似乎很像江南人乘坐短棹归来的情景,大雁掠过平沙,落向遥远的汀州。
  • 注释: “颇似”表示类似;“江南”指中国的南部地区,特指江南地区;“短棹”是一种小型桨船;“平沙”指平静的水沙;“雁落”指大雁落下;“汀州”是河流中的一个小岛或岛屿。
  1. 苍涛绕窗碧玉寒,中有渔父千古闲。
  • 解释:波涛环绕着窗边,如同碧玉般清凉,其中有一位渔父悠闲自在。
  • 注释: “苍涛”是指波涛滚滚的大海;“绕窗”指波涛环绕着窗户;“碧玉”常用来形容清澈美丽的水面;“渔父”指打渔的老者;“千古闲”意味着拥有永恒的闲暇。
  1. 知君胸次五湖阔,波声仿佛游杏坛。
  • 解释:我知道你心中有着广阔的胸怀,就像五湖那样无边无际,你的心声仿佛就如在游历杏坛一样。
  • 注释: “胸次”指内心的世界;“五湖”是中国的一个地名;“波声”指水波的声音;“游杏坛”是一个典故,指代学习的场景。
  1. 少林之孙韵枮木,避世避人何用逐。
  • 解释:少林寺的僧人以韵律和树木为伴,远离尘世纷扰,为何还要追逐名利呢?
  • 注释: “少林”指少林寺;“之孙”指少林寺的僧侣;“韵枮木”指的是僧侣们以诗书为伴,享受自然的宁静;“避世避人”指避开尘世的喧嚣和世俗的追求。
  1. 渭川谩复千亩多,江上由来一苇足。
  • 解释:渭河流域虽然广阔,但仍然只有一片片的农田;长江上的船只,只需要一根芦苇就足够了。
  • 注释: “渭川”指的是渭河一带;“谩复”意为徒劳无益;“千亩”指大面积的田地;“江上”指的是长江沿岸;“一苇足”意指即使江河再宽广,也只需一根芦苇就能渡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听到风吹落苕溪雪的声音,然后通过梦境回到一个清净之地,感受秋意渐浓、月光稀薄的美丽画面。接着,诗人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秋风、落叶、雁阵和波涛——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宁静图景。最后,通过对比禅宗意境和现实生活的简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对四季变换、自然景观以及禅宗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