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场圃面颜光,蚕月丝车茧水黄。
豆饭饷田薅鼓住,田塍收水妇翁忙。
明沙粲粲流泉慢,绿竹猗猗苦笋香。
赩日不黔形自黑,剩收斗粉傅何郎。
麦秋场圃面颜光,蚕月丝车茧水黄。
豆饭饷田薅鼓住,田塍收水妇翁忙。
明沙粲粲流泉慢,绿竹猗猗苦笋香。
赩日不黔形自黑,剩收斗粉傅何郎。
【译文】
麦子收割后,田地呈现出一片金黄,蚕月时节,人们开始忙碌着缫丝织布,茧水中浸泡的蚕丝泛着黄色。
田间劳作时,豆饭供餐,人们挥舞着薅锄,水稻田边,妇女们忙着收割,田埂上水势渐渐消退。
阳光明亮,清澈的泉水缓缓流淌,绿竹丛中,苦笋散发着香气。
虽然烈日当空,但是乌黑的皮肤反而显得更加黝黑,收获后,用斗粉将头发梳成何郎那样的样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在麦秋和蚕月期间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中的“麦秋”指的是收割后的麦子,而“蚕月”则特指农历三月初,是传统的养蚕时间。
首句“麦秋场圃面颜光”,描绘了麦收季节田野上的景象:金黄色的麦田铺展开来,如同一块巨大的镜子,映射出太阳光芒的灿烂。这里的“场圃”指的是农田,“面颜光”则是通过日光映照,使整个场景看起来更加光彩夺目。
第二句“蚕月丝车茧水黄”,则转到了养蚕季节。这里的“丝车”指的是缫丝的工具,“茧水黄”则描述了茧在水中浸泡后颜色变黄的过程,暗示着丝绸制作的繁忙与美丽。
进入第三、四句,诗人描绘了农民劳作的场景:田间劳动时,人们使用豆饭作为午餐,挥动手中的薅锄,水田边的妇女们忙于收割,田埂上的水位逐渐下降。这两句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生动画面。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细化了这些场景。“明沙粲粲流泉慢”,“沯沯”形容泉水流动的声音;“绿竹猗猗苦笋香”则描述了竹林和苦笋散发出的清新气息。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诗歌增添了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赩日不黔形自黑,剩收斗粉傅何郎”则是对整首诗的一个总结。尽管天气炎热,但诗人的肤色因为黝黑而显得更加健康,他用斗粉修饰自己的头发,模仿何郎的形象。这里既有对勤劳生活的肯定,也有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赞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景象。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传达了对农民辛勤工作的敬意和赞美。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