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仙在空谷,不复顾荣名。
肯因入俗语,易此高世情。
仙道竟寥邈,癯身学未成。
赤松果安在,日夕哀猿声。
【注释】
- 古兴:即《古风》。《文选》李善注:“《诗》曰‘古之兴’,谓古诗也。”
- 空谷:指深山幽静的地方。
- 不复顾荣名:不再顾念荣华富贵。
- 肯因入俗语:难道会因为世俗之言而改变志向。
- 高世情:高洁不群的情怀。
- 仙道竟寥邈:神仙的修炼之道真是渺茫啊!
- 癯(qú)身学未成:瘦弱的身体学成了,但未能成功。
- 赤松果安在:赤松子在哪里呢?
- 日夕哀猿声:《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悲兮秋之为气也,萧瑟兮阳春之先至。椓椓兮澧澧,心愁唯而谁告。”这里的“哀猿”指哀伤的猿鸣声。
【翻译】
我在深山中学道,不再顾及荣华富贵。
难道会因为世俗之言而改变志向,追求高洁不群的情怀。
神仙的修炼之道真是渺茫啊!瘦弱的身体学成了,但未能成功。
赤松子在哪里呢?日夕哀响的都是猿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和名利的看法。诗中的“学仙在空谷,不复顾荣名”,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中修行,忘却了世间的荣华富贵。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诗人追求高洁不群情怀的表现。
第二句“肯因入俗语,易此高世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言论的不屑一顾。他宁愿选择一种孤独的生活,也不随波逐流,追求世俗的成功和快乐。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描述了自己修行的过程和结果。他虽然瘦弱的身体学成了,但未能成功。这种痛苦和无奈,正是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真实写照。
最后两句“赤松果安在,日夕哀猿声”,则是一种深沉的感慨。诗人无法想象赤松子的存在,只能日夕哀叹那些猿声。这既是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感叹,也是对修行之路的艰辛和艰难的表达。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精神与肉体、孤独与喧嚣之间的矛盾和挣扎。它既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