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
不耽钱之庞老,未刬草之丹霞。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
题遂宁冯德夫隐士画像
一年三百六十斋,一日不斋事如麻。蒲团曲几乌藤杖,是中正要心出家。
不耽钱之庞老,未刬草之丹霞。幅巾紫裰春颜在,已见山云埋秋槎。
逢人莫问西来意,春去杜鹃啼落花。
【注释】
一年三百六十斋:一年之中,有三百六十天要吃斋。
一日不斋事如麻:一天不吃斋,就会有很多事情忙不完。
蒲团:用蒲编织而成的坐垫,用来打坐或修行。
曲几:弯曲的桌几,用来摆放书卷或供品。
乌藤杖:用藤条编制的手杖。
要心出家:指专心修行,出家为僧。
不耽钱之庞老:不贪图金钱和地位。
草之丹霞:指草木丛生的地方。
幅巾紫裰:指穿着紫色的衣服。
春颜:春天的容颜。
山云埋秋槎:山间的云雾遮住了秋天的船只。
逢人莫问西来意:遇到别人不要询问从西方来的意旨。
西来意:佛教用语,指佛祖的意思或佛法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高洁的隐士的生活。他每天吃斋,专心修行,不贪恋金钱和地位。他身穿紫色的衣服,手持藤杖,坐在蒲团上打坐或修行。他不贪图名利,也不关心外界的事情,只是一心一意地修行,出家为僧。他不问从西方来的意旨,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修行。他的生活很简朴,但内心充满了宁静和安详。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它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的赞赏和敬仰之情。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这首诗是一首很好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