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
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
我皇有四海,何用穷元冥。边人纵戮尽,亦是吾生灵。
先王修德怀四夷,梯航重译归无为。不使城南征夫怨,三春折尽绿杨枝。
【解析】
“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城头夕阳西下,黄云弥漫,原野上一片荒凉。战马奔驰在千里的原野上,马蹄踏过的地方,遍地都是被践踏的残草和飘飞的蓬蒿,仿佛连天地都为之震撼。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战争的惨烈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战马跑完了关山河川,月光也走尽了,那漫山遍野的沙漠就像白雪皑皑的山峰一样。战士含泪无言,默默地承受着内心的痛苦,而远处传来的悲笳之声,又使得他们的心情更加沉痛。这两句诗写出了战士们的悲惨遭遇。“我皇有四海,何用穷元冥。边人纵戮尽,亦是吾生灵。”:皇帝拥有四海,难道还要穷兵黩武吗?边境的人民尽管遭受杀戮,但也是我们大唐帝国的生命之源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先王修德怀四夷,梯航重译归无为。不使城南征夫怨,三春折尽绿杨枝。”:先王修明政治,招纳四方之民。现在,外国的使者带着贵重的货物前来朝贡,不用武力就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安居乐业。诗人希望国家不要再让那些出征的将士去征战,不要让他们白白地失去生命。最后一句,诗人还希望朝廷不要因征伐而耽误农业生产。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爱和对民生的重视。
【答案】
译文
城头夕阳西下,黄云弥漫,原野上一片荒凉。战马奔驰在千里的原野上,马蹄踏过的地方,遍地都是被践踏的残草和飘飞的蓬蒿,仿佛连天地都为之震撼。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战争的惨烈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战马跑完了关山河川,月光也走尽了,那漫山遍野的沙漠就像白雪皑皑的山峰一样。战士含泪无言,默默地承受着内心的痛苦,而远处传来的悲笳之声,又使得他们的心情更加沉痛。这两句诗写出了战士们的悲惨遭遇。
皇帝拥有四海,难道还要穷兵黩武吗?边境的人民尽管遭受杀戮,但也是我们大唐帝国的生命之源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先王修明政治,招纳四方之民。现在,外国的使者带着贵重的货物前来朝贡,不用武力就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安居乐业。诗人希望国家不要再让那些出征的将士去征战,不要让他们白白地失去生命。最后一句,诗人还希望朝廷不要因征伐而耽误农业生产。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关爱和对民生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742~756)作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时,是一首咏叹边塞战事的抒情诗。全诗八句,前六句写边塞景色,后两句抒发诗人对战事的看法和忧虑之情。首联以落日、黄云、飞蓬、尘土四组景物,烘托出战地荒寒凄厉的环境氛围,点出“万里无人”,渲染了战争的残酷。颔联写战马奔腾,烟尘滚滚,写出了战地的辽阔和紧张的氛围。“尘随马去疾如飞”,写出了战斗激烈程度之大,场面之浩大;“鼓声喧河汉”表现战场气氛之热烈。颈联写战罢之后,马蹄已将关山月影踏得干干净净,而那遥远的燕然山脚下,却是一派苍茫的大漠景象,一片白茫茫的雪。尾联写诗人看到这种情形,内心充满愤慨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何用穷元冥”意为:何必穷兵黩武!尾联说:“即使边塞的将士全部战死沙场,这也是我们大唐帝国的子民。”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情感深沉而含蓄,具有一种沉郁顿挫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