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赤文凤,生此岷之阳。
览辉孤竹根,振翼千仞冈。
德音乃鸑鷟,下引鹓与凰。
承旗从华盖,吹玉朝紫皇。
顾瞻朱丘深,殆似阿阁长。
肯以令仪矩,而使缯弋伤。
集须集桐花,食不食藻粱。
伫看发丹咮,舜殿歌明康。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1、2句,英英赤文凤,生此岷之阳。“英”指凤凰的雄姿,“赤文”即五彩文彩,“凤”指凤凰,“岷之阳”指四川的南边,这里指成都(古时属蜀地)。“生”字表明是自然生成的。全句意为:英姿勃勃的五彩凤凰,在四川的南边出生。
第3、4句,览辉孤竹根,振翼千仞冈。“览辉”是说它观赏着光彩,“孤竹”是竹子的一种,“千仞”指高大的山峰。“振翼”即扇动翅膀。整句的意思是:观看着光彩夺目的羽毛,振翅高飞在高高的山岭之上。这句是说凤凰的羽翼多么美丽。
第5、6句,德音乃鸑鷟,下引鹓与凰。“德音”指品德高尚的音乐声,“鸑鷟”即鸾凤一类的神鸟,“鹓”是同辈同类的鸟类,“凰”是雌凰,“德音”指优美的音乐,“下引”即招引,“鹓与凰”指鸾和凤凰。整句的意思是:美好的音乐声,招引着鸾和凤凰。这里用比喻手法,将德音比作凤凰。
第7句,承旗从华盖,吹玉朝紫皇。“承旗”是举旗的意思,“华盖”指皇帝所乘的车,“吹玉”即奏乐,“紫皇”指皇帝。整句的意思是:举起旗帜跟随车辇,奏乐迎接皇帝到来。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皇帝比作凤凰。
第8句,顾瞻朱丘深,殆似阿阁长。“顾瞻”是远看的意思,“朱丘”指朱红色的山丘,“阿阁”指华丽的宫殿,“殆似”是好像的意思,“阿阁长”是说像阿房宫那样长久。整句的意思是:远远看去,朱红色的山丘,好像华丽的宫殿一样长久。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将朱红的山峰比作华丽的宫殿。
第9、10句,肯以令仪矩,而使缯弋伤。“肯以”是说愿意,“令仪”是美好的样子、仪态、风度、气度,“矩”是规矩、法度,“缯弋”是用丝绳系住的鸟兽或用线拴系的猎物,“伤”就是伤害、残害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愿意拥有美好的仪态和风度,却让那些捕杀动物的人受到残害。
第11、12句,集须集桐花,食不食藻梁。“集须”是聚集的意思,“集桐花”是聚集着桐树的花蕊,“集须”是聚集着梧桐树的花朵。“藻梁”是藻井的横梁,这里指有藻井装饰的房屋。整句意思是:聚集着梧桐树的花蕊,不去吃藻井装饰的房屋。这是说凤凰不吃这些。
第13句,伫看发丹咮,舜殿歌明康。“伫看”是期待的意思,“发丹咮”是形容凤凰将要孵化出幼雏了,“舜”是帝尧的名号,“殿”指殿堂,“明康”即圣明的君主。整句意思是:等待着看到凤凰生出幼雏,在舜帝的殿堂上歌唱盛世。这里是说等到凤凰生出幼雏后,将在舜帝的庙宇中歌唱盛世的美好时光。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凤凰的美丽和高贵。诗人通过赞美凤凰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赏析】
首联“英英赤文凤, 生此岷之阳”,诗人开篇便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英英”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凤鸟雄壮威武的形象特点,“色凤”,“生”字则表明了凤凰诞生于四川的南边这一地理环境。这里的“生”字表明凤凰是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凤凰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览辉孤竹根,振翼千仞冈”。诗人用“览辉”和“振翼”两个动词来表现凤凰美丽的姿态和优雅的动作。同时,也暗示了凤凰生活的环境和地位的尊贵。
第三联“德音乃鸑鷟, 下引鹓与凰”,这两句进一步赞美了凤凰的美德品质和高贵气质。其中,“德音”指的是凤凰所发出的声音,象征着凤凰的品德高尚;而“鸑鷟”则是指凤凰的叫声,寓意吉祥如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凤凰这种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四联诗中,诗人继续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凤凰的美丽和尊贵。第五联“承旗从华盖, 吹玉朝紫皇”,诗人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凤凰乘坐华丽车辆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它的尊贵地位和神圣使命。最后两句诗中,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了主题:“顾瞻朱丘深,殆似阿阁长。”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凤凰美景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两联诗中,诗人再次赞美了凤凰的美丽和尊贵。第六联“肯以令仪矩, 而使缯弋伤”,诗人通过对凤凰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之心。而第七联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诗人认为,那些捕杀动物的人应该受到惩罚和制裁。
尾联中,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了主题:“集须集桐花, 食不食藻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凤凰生活习性的了解,也揭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担忧。诗人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这些美好事物,而不是肆意破坏和伤害它们。
全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成功地塑造了一只美丽、尊贵且具有高尚品德的凤凰形象。同时,诗人通过赞美凤凰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