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兄弟间,如友相箴规。
每于和顺中,切切而偲偲。
笔砚三十年,风雨无停披。
草衣而粝食,穴坯而败帷。
子文实胜仆,而我先子飞。
子不以脱穫,便废锄与犁。
有文绩如丝,有锋利如锥。
拓开大规模,不作小干枝。
果然升春官,粗惬心所期。
对床味可永,今又征行西。
此别固不惜,岂无深长思。
庭萱日就芜,门户一线微。
子若不努力,谁与相扶持。
文章但平易,毋以骄出之。
共登青云程,了此一段奇。
却归坐北窗,脱去名利羁。
于皇太极蕴,力与求真知。
【注释】
平时兄弟间,如友相箴规:平常的时候,我们兄弟就像朋友一样相互勉励。
和顺中,切切而偲偲:在相处融洽的环境中,我们相互督促学习。
笔砚三十年,风雨无停披:我们用笔墨纸砚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历经风霜雨雪。
草衣而粝食,穴坯而败帷:我们穿着简陋的衣服,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
子文实胜仆,而我先子飞:我的儿子文才实在比我强,而我的儿子飞翔也很厉害。
子不以脱穫,便废锄与犁:你不必因为丰收而放弃农活,否则你会浪费掉辛勤的劳动成果。
有文绩如丝,有锋利如锥:你的才华如同细丝般细腻,锐利如利锥般锋利。
拓开大规模,不作小干枝:你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要局限于小事。
果然升春官,粗惬心所期:你终于被提拔为春官,这让我心满意足。
对床味可永,今又征行西:虽然我们即将分别,但我们可以继续享受彼此的陪伴。
此别固不惜,岂无深长思:这次离别我本不舍得,但我也会深深思念你们。
庭萱日就芜,门户一线微:庭院中的萱草已经长得茂盛了,但我们的门却已经破旧不堪。
子若不努力,谁与相扶持:如果你不努力学习,谁还会帮助你呢?
文章但平易,毋以骄出之:写作要简单易懂,不要自大傲慢。
共登青云程,了此一段奇:我们一起攀登青云之路,实现这个美好的目标。
却归坐北窗,脱去名利羁:然后回到北窗之下,摆脱名利的束缚。
于皇太极蕴,力与求真知:我深感天地之大,追求真理的决心更加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弟弟们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全诗以“兄弟”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们之间的友情、奋斗和成长过程,展现了兄弟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第一句“平时兄弟间,如友相箴规”,诗人以友相箴规的方式表达了对兄弟们的期待和鼓励。他希望他们在平时的相处中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句“每于和顺中,切切而偲偲”,进一步强调了他们在和顺环境中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的重要性。这种和谐的氛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句“笔砚三十年,风雨无停披”,表达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他们用笔墨纸砚度过了漫长岁月,历经风霜雨雪,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
第四句“草衣而粝食,穴坯而败帷”,展示了他们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坚韧的性格。他们穿着简陋的衣服,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但从未放弃追求知识的决心。
第五句“子文实胜仆,而我先子飞”,赞扬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和成就。他的儿子文才胜过自己,而他的儿子飞翔也表现出色。这种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
第六句“子不以脱穫,便废锄与犁”,提醒他们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忘记初心和使命。他们应该继续耕种田地,保持勤劳的品质和务实的态度。
第七句“有文绩如丝,有锋利如锥”,赞美了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他们的文章如同细细的丝线,锐利如利锥般有力。这种赞誉表明了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精湛造诣和独特见解。
第八句“拓开大规模,不作小干枝”,鼓励他们要拓宽视野、拓展思路,不要局限于小事和细节。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实现更大的成就和突破。
第九句“果然升春官,粗惬心所期”,实现了他们的晋升愿望。这不仅让他们感到喜悦和满足,也为他们的未来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第十句“对床味可永,今又征行西”,表达了对他们的留恋和不舍之情。虽然他们已经踏上征程,但这份情谊将永远延续下去。
第十一句“此别固不惜,岂无深长思”,表达了他们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感慨。虽然离别难免令人悲伤,但他们也会深深思念彼此。
第十二句“庭萱日就芜,门户一线微”,描绘了家中庭院中萱草生长得茂盛而门前门户却破旧不堪的景象。这些细节反映了家庭状况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
第十三句“子若不努力,谁与相扶持”,提醒他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第十四句“文章但平易,毋以骄出之”,告诫他们在写作时要注重文字的平易和真实表达。不要因为炫耀才学而失去真诚和朴实的风格。
第十五句“共登青云程,了此一段奇”,寓意着他们一起攀登青云之路、实现共同的目标和梦想。这象征着他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第十六句“却归坐北窗,脱去名利羁”,表达了他们决心摆脱世俗名利的束缚、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他们愿意放下一切杂念和包袱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最后一句“于皇太极蕴,力与求真知”,总结了他们的精神和追求。他们致力于探索真理、追求真知,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