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谂禅师,断薪接绳床。
杨岐初住时,撒雪满屋堂。
庭松下法子,瓶水注道浆。
看来古佛心,不为屋有亡。
心公自别宗,眼碧髭又霜。
更接十千众,建此新道场。
梯空插璇题,会海结宝方。
自营不住心,每唱无底囊。
如明珠走盘,如利刀截肪。
以兹众生故,苦为诸佛忙。
寥寥一贞境,渺渺万法航。
泥空竟成著,堕有终是盲。
青灯落檐花,吾道千丈光。
诗句解释:
- 题承天心老万佛阁 -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承天心老万佛阁”,其中“承天心”指的是禅宗中的心法或修行,“万佛阁”则可能是指一个供有众多佛像的大型建筑。这里可能是在赞颂某位禅师的禅修成就和对佛教的广泛理解。
- 我闻谂禅师 - 这里的“谂禅师”是诗中引用的人物,表明了诗人对这位禅师的了解或者听闻。
- 断薪接绳床 -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禅师的生活态度,意指用断下的木柴和绳索来搭建简易的床铺,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超脱世俗的物质欲望。
- 杨岐初住时,撒雪满屋堂 - “杨岐”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者人物名,“初住”表示禅师刚刚到达这个地方或开始修行。这里描绘的是禅师抵达新地方后的景象,大雪纷飞,覆盖了整个屋子,表现出环境的清冷和禅师的孤寂。
- 庭松下法子,瓶水注道浆 - “庭松”可能是指庭院中的松树,用来象征宁静的环境。“瓶水注道浆”意味着禅师用瓶子里的水来清洗道路,这表达了禅师对修行和教化众生的无私奉献。
- 看来古佛心,不为屋有亡 - 此句通过对比来表现禅师的心境:“古佛心”指的是佛陀的慈悲之心,“不为屋有亡”则表示即使拥有物质财富也不会迷失。
- 心公自别宗,眼碧髭又霜 - “心公”可能是指禅师的心性,“自别宗”表示他与其他僧人不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眼碧髭又霜”形容禅师的外貌,眼睛清澈如同碧玉,胡须如霜雪般洁白,展现了禅师的高洁和智慧。
- 更接十千众,建此新道场 - “十千众”可能是指大量的信徒或者追随者,“新道场”则意味着新的佛教场所或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反映了禅师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并致力于建设一个新的宗教活动空间。
- 梯空插璇题,会海结宝方 - “梯空”可能是指高耸云霄的塔楼,“插璇题”意味着将精美的装饰物插入塔顶,而“会海结宝方”则形容了通过各种方法汇聚智慧,形成宝贵的教义或学说。
- 自营不住心,每唱无底囊 - “自营不住心”可能是指禅师保持内心的清净不受外界侵扰,而“无底囊”可能是指他的歌声或演讲没有尽头,持续不断地传达他的教义给听众。
- 如明珠走盘,如利刀截肪 - 这些比喻用来形容禅师的智慧和教诲如同珍宝一样珍贵,能够照亮人们的心灵,也像是锋利的刀刃能切断不必要的烦恼。
- 以兹众生故,苦为诸佛忙 - 这里指出了禅师之所以忙碌和努力,是为了帮助所有众生摆脱痛苦,达到佛的境界。这表明了禅师的伟大使命和崇高精神。
- 寥寥一贞境,渺渺万法航 - “寥寥一贞境”指的是一种简单而坚定的境界,而“渺渺万法航”则表达了佛法无边无际,引导众生走向正道的宏大意义。
- 泥空竟成著,堕有终是盲 - 这里的“泥空”可能是指执着于虚幻不实之物,而“堕有终是盲”则意味着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最终会成为盲人,无法真正理解和领悟生命的意义。
- 青灯落檐花,吾道千丈光 - “青灯”可能是指寺庙中的油灯,“落檐花”形容灯光透过树叶投射下来的美丽景象。这句话表达了禅师在夜晚修行时,心中充满光明和智慧,如同千丈之高的山峰一般高耸入云。
译文:
我听闻谂禅师的故事,他用断下的老木头和绳子搭起了简陋的床铺。杨岐初到此地,便遭遇了纷飞的大雪,覆盖了整个屋子。庭前的松树见证了他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像瓶里注水的僧人那样,不断向路上的人们传授佛法。禅师的眼中仿佛能看到古佛的心,他并不因为拥有房子就迷失。
他与常人不同,有着独立的修行方式和高洁的心灵。他不仅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如何脱离尘世束缚,还通过教育和布道来传播佛法。他的教导不仅限于文字,还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夜还是炎热的夏日。
他吸引了大量信徒,建立了许多新的佛教寺院。在他的引领下,这些寺院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学习和传播真理的中心。禅师通过梯子连接高空的星斗,用华丽的装饰品装点着讲经说法的平台。他的话语深邃,如同海洋一样广阔;他的教导如同宝藏一般丰富。
他始终专注于内心的修炼,不让杂念干扰。他的每一次开示都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演出,旨在启发和引导众生。他的言行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能够照亮他人的心灵;又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能够切开众生心中的障碍。
为了众生的痛苦,禅师不辞辛劳、不懈努力。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解脱苦难,达到佛的境界。他的教导虽然简练但深远,他的言行虽少却意味深长。
尽管禅师身处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环境中,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如此丰富多彩。他对世界的观察总是那么敏锐,他的教导总是那么富有哲理。他的存在让这个简单的世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禅师的描述,展现了其深厚的修行境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禅师的生活简朴而又充满智慧,他的行为不仅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和人群,也深刻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禅师人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