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上层楼赋式微,暮云重叠雁南飞。
三秋已有还乡念,十日那堪送客归。
世路最宜心似水,年华休叹露沾衣。
一官拟得知何处,回首风标又阔违。
诗句如下:
闲上层楼赋式微,暮云重叠雁南飞。
三秋已有还乡念,十日那堪送客归。
世路最宜心似水,年华休叹露沾衣。
一官拟得知何处,回首风标又阔违。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诗人简介:宋代诗人吕陶,字次韵,号东莱先生,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句解读:
- “闲上层楼赋式微,暮云重叠雁南飞。”: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高楼,望着天空中逐渐消失的夕阳和南飞的大雁。这里的“式微”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或事物的衰败,而“暮云重叠”则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气氛。
- “三秋已有还乡念,十日那堪送客归。”: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以及在离别时的痛苦。秋天象征着收获和思念,而“还乡念”更是深植于文人墨客心中的情结。
- “世路最宜心似水,年华休叹露沾衣。”:此句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如同流水般清澈透明,不被外界所动。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为年华逝去而感叹。
- “一官拟得知何处,回首风标又阔违。”:表达了对于仕途生涯的反思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在这里,“风标”可能指的是个人的品格或者理想的象征。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它不仅是一首描写送别之情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送东方子春归广汉》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思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吕陶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的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