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见冤魄久艰伸,吾以仁心济不仁。
十室苟能全一子,万家无虑活千人。
于公治狱门生相,韩厥成功世有民。
阴德所施阳报在,莫叹孤宦老朝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他对周思道的赞赏和鼓励。下面是每句的解释:
送周思道郎中通理益昌:这是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周思道即将担任郎中职务的祝贺。”郎中”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通常负责文书工作。这里的”通理益昌”意味着希望周思道在处理政务时能够明辨是非,让事情更加顺畅。
闽见冤魄久艰伸:第二句描述了作者在闽地(今福建省一带)看到的冤魂长时间无法伸张正义的情景。”久艰伸”意为长期难以伸张正义。
吾以仁心济不仁:第三句表达了诗人自己将以仁心来帮助那些不仁之人。这里的”济”意为救助、帮助。
十室苟能全一子:第四句表达了一种理想的治理方式,即如果一个国家的十个家庭都能保全一个孩子,那么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这里的”苟”是一种假设的语气。
万家无虑活千人:第五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理想状态的重要性,即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无忧无虑地养育一个人,那么成千上万的家庭将因此受益。
于公治狱门生相:第六句提到了古代名臣于公,他善于治理监狱,使得罪犯们得以改过自新,门生相即是他的学生,也指代于公的门徒。这句表达了对于公政绩的认可和赞扬。
韩厥成功世有民:第七句提到韩厥,他是春秋时期的名臣,曾成功治理过鲁国的国政,使民众得以安居乐业。这里的”成功”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成效。
阴德所施阳报在:第八句表达了一种哲理,即暗中所做的善事最终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得到回报。这是一种对因果循环和善恶有报的信仰。
莫叹孤宦老朝绅:最后一句是勉励之词,意味着不要因为年岁已高而感到沮丧或抱怨,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继续为国家效力。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周思道仕途顺利的祝福和对其公正执法的赞美的诗。通过描述闽地冤魂难伸、以仁心救助不仁等场景,表达了作者的政治主张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提及历史上的名臣和成功的治理故事,展现了作者对治国理念的推崇。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