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裁锦段碎文章,凭借春工便吐芳。
自是多花宜少叶,肯教仙格有凡香。
妆容试酒偏增丽,舞兴迎春拟作狂。
使幕县庭虽甲乙,更饶邻圃借馀光。
【注释】
谁裁:是谁裁剪的。锦段:比喻花朵。碎文章:碎花。凭借:依靠。春工:春天的气候,指春风。吐芳:吐露芬芳。自是:本来就是。多花:繁花盛开。宜:适宜。少叶:疏朗。肯教:不肯教。仙格:仙人的格调。凡香:凡人的香气。妆:化妆用的脂粉。试酒:饮酒。偏增:反而更加。丽:美好。舞兴:舞蹈兴致。迎春:迎接春天。拟作:打算,想。使幕:县署的帷幕。甲乙:排行第二、第三名,这里指地位高低。更饶:更加富足,形容花园中海棠树之多。邻圃(pǔ):邻近的庭院。借馀光:借用余光。
【译文】
是谁用锦绣般的花段裁制出了这些繁花?依靠着春天的气候它们便绽放出芳香。本来就多花却要稀疏一些叶子,怎么肯让仙人的格调变成凡俗的香气呢?
化妆时试着喝些美酒会使容颜更加娇艳,跳舞时要趁着春天的气息准备放纵一回。虽然县衙内院地位高下有别,但和周围的园子里的海棠相比还是差得远了,但是仍然很富足,因为它有邻居庭院里海棠树的余韵。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观赏海棠的诗,描写的是春天的美景和作者赏花的心情。首联写海棠的来历和特点,以“锦段”、“春工”喻海棠的华贵美丽;颔联写海棠的枝叶配置;颈联写海棠与人的情意相投;尾联写海棠给县衙带来的荣光。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
诗的前两句“谁裁锦段碎文章,凭借春工便吐芳”,是说这海棠不是人工雕琢出来的,而是大自然的恩泽,它依靠着春天的温暖阳光,才吐出美丽的芬芳。其中“凭借春工”一句,化用了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之二:“东风洒雨滋桃李,一夜浮萍傲浪生。”的诗意,写出了桃花、李花在春风的吹拂下,一夜之间就开放了,而海棠则不然,需要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才能在春风中吐露芬芳,所以用“春工”二字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珍惜。
“自是多花宜少叶,肯教仙格有凡香”两句,是说海棠之所以美丽,在于它既有多姿多彩的花朵,又有疏朗的绿叶,这种和谐之美,才是真正超凡脱俗的韵味。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牡丹与海棠进行了比较,认为牡丹虽有华丽之貌,却少了一丝清雅之气,而海棠则恰好相反,它既不过分张扬自己的美丽,也不刻意去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是以一种自然的姿态,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的两句“妆容试酒偏增丽,舞兴迎春拟作狂”,是说海棠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似乎有了几分醉意,它的花瓣微微张开,仿佛是在品味美酒的味道,而枝条也随风轻摆,显得有些狂放不羁。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的阳光下,海棠树下的人们在品尝着美酒,尽情地欣赏着花儿的美丽;而那些穿着古装的人们则在翩翩起舞,似乎要迎接春天的到来,表现出一种狂欢的情绪。这种画面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好的时光之中。
最后两句“使幕县庭虽甲乙,更饶邻圃借馀光”,则是说尽管县衙内院的地位不同,但和周围的园子里的海棠相比,还是差得远了,但是仍然很富足,因为它有邻居庭院里海棠树的余韵。这里的“邻圃”,指的是县衙周围的其他园子,诗人用“借馀光”来形容这些园子的海棠之美,既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的赞美,也暗示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海棠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海棠的美丽和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