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霏霏白帝城,秋草未枯春草生。
古来战垒如云横,万里瞿塘断人行。
至今三峡路峥嵘,时清不见更屯兵。
荒凉废堞没春耕,但见牛羊日西平。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诗句释义:
- 白帝城:这是一首诗的题目,也是指代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即位于长江边上的夔州(现属重庆市)。
- 江雨霏霏:形容江边的细雨蒙蒙细密,如同烟云一般。
- 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是三国时魏将黄忠老将军守城之地。
- 秋草未枯春草生:秋天的野草还未枯死,春天的野草又重新生长起来。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化。
- 古来战垒如云横:古代的战乱留下的遗迹就像乌云一样横亘在天地之间,强调历史的残酷和战争的破坏性。
- 万里瞿塘断人行:瞿塘峡长八百里,山高水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峡谷中断了人们的通行。
- 至今三峡路峥嵘:即使经过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三峡的景色依旧险峻难行。
- 时清不见更屯兵:国家政治清明之时,不需要再屯兵戍边。这里的“屯兵”指的是驻守边疆的军队。
- 荒凉废堞没春耕:由于战乱,曾经的城墙变得荒废,不再用于防御,也没有地方进行农耕。
- 但见牛羊日西平:只有牛羊在夕阳下慢慢吃草,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译文:
江面上飘着雨丝,白帝城的雨更加细腻。秋末的草地尚未凋零,春初的嫩草又破土而出。自古以来,战火纷飞留下的痕迹就像是乌云遮天,万里瞿塘峡阻断了行人。即便历史已经过去,三峡的道路依然险峻,国家政局清明时不再需要驻军防守。荒芜的城墙早已废弃,不再有战备之用,只看到牛羊在黄昏时分悠闲地觅食。
赏析:
杜甫的《白帝》通过描绘白帝城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以及社会现实,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诗中的自然景象与历史背景相交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对战争破坏和国家衰败的担忧。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的主题和深刻的历史观,以及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整首诗情感细腻、层次丰富,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史”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