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存火后书,罕识卷中字。
无笔补玄经,有金酬载记。
漫漫岁月驰,忽忽春秋閟。
欲辨已忘言,涕泪空垂泗。
【注释】
犹存火后书:指《尚书》的《盘庚》、《微子》等篇,是商朝末年成书,但已残缺。
罕识卷中字: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文字。
无笔补玄经:指没有工具能补全《周易》这部经书。
有金酬载记:有金子酬报记载。
漫漫岁月驰:漫长的岁月在奔驰。
忽忽春秋閟:不知不觉地到了深秋时节。
欲辨已忘言:想说清却忘了言语。
涕泪空垂泗:眼泪空自流到泗水河里。泗水在今山东省,这里泛指家乡。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诗人在回忆自己一生坎坷时,写下了这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追忆早年读书生活,感慨自己的才学未能得到施展;中间四句写自己一生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功业未建,徒有抱负;最后二句抒发自己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出一种失落与惆怅的心情。
首句“犹存火后书”,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读过《尚书》,但只是粗通其文义,并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大道理。第二句“罕识卷中字”进一步说明,尽管读过《尚书》,但真正精通其中的字词也很少。第三句“无笔补玄经”则直接表达了自己无法完成《周易》这个大部头经书的遗憾。第四句“有金酬载记”则是对自己虽无实际成就,但却留下了不朽的名声表示庆幸。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写自己仕途坎坷。第五句“漫漫岁月驰”,意为时间在不停地流逝,而自己却一事无成。第六句“忽忽春秋閟”则是说不知不觉地已经到了深秋时节,意味着自己已经远离了故乡,远离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第七句“欲辨已忘言”,则是说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只能默默无语。第八句“涕泪空垂泗”,则是说自己只能在家乡的土地上流泪,而那些眼泪只能流到故乡的河流里。
这首诗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仕途坎坷,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人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