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时云簇,膏春暝雨筛。
石苔先受色,桃叶复含滋。
客舍居难稳,家书到每迟。
二公俱强饭,宗社要扶持。

【注释】

过午:过了正午。

膏春:即“膏阳”,指初春时节,草木萌发,天气转暖。暝雨:傍晚时分的阵雨。

石苔:指长满苔藓的石头。

桃叶:指桃叶渡,是晋陶侃为镇守武昌而建的浮桥。这里借指家乡。

强饭:强撑着吃饭。

宗社:指国家,社稷。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首,然后由景及人,最后归结到国家大事上来。全诗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开头二句“过午时云簇,膏春暝雨筛。”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象:乌云密布的天空中,细雨纷纷而下,像筛子筛水一样。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天气的恶劣和时间的紧迫,而且暗示了诗人此行的艰辛。

接下来四句“石苔先受色,桃叶复含滋。客舍居难稳,家书到每迟。”则具体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写到自己的处境,说石头上的苔藓已经露出了新的颜色,而桃花也再次开过了花。这四句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意味。石上苔藓的出现说明雨水已经停歇,而桃花的再次开放又表明春天即将过去。诗人此时身处客居之地,虽然环境艰苦,但却能体会到自然的生机。然而,由于家中的书信迟迟未能到达,他的心情不免有些焦躁。这里的家书不是指普通的家信,而是指那些能够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和忧虑的信。这些信虽然来得晚,但每一次收到它们,都让诗人感到欣慰。

后四句“二公俱强饭,宗社要扶持。”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他说,两位英雄人物都已经勉强地吃过了饭,而国家的前途则需要他们来继续支撑。这里的“二公”是指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一位是东汉末年的刘备(字玄德),另一位是西晋的司马氏家族。他们都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