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如公亦伟哉,洼樽寂寞岘山隈。
似闻着履凌风出,不见拿舟弄月回。
往事只应君可纪,幽期孰谓我能开。
留诗更约荷花语,莫惜障泥走马来。
【注释】
游岘山观颜鲁公洼樽呈谹父:在岘山上观赏颜真卿的“洼樽”诗送给他的好友谹父。
人物如公亦伟哉:像您这样有才的人,真是伟大啊!
洼樽寂寞岘山隈:只有这樽酒,在岘山的角落静静地放着。
似闻着履凌风出,不见拿舟弄月回:仿佛听到你踏着鞋子飞向云端,却看不见你驾舟戏水,弄月而归。
往事只应君可纪,幽期孰谓我能开:过去的事迹只能记在我的心里,幽会的约定谁又能知道呢?
留诗更约荷花语,莫惜障泥走马来:留下这首诗,我们再约会看荷花,别舍不得那匹障泥马了。
【赏析】
本词为作者在岘山观赏颜真卿的“洼樽”诗后,与谹父的唱和之作。全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岘山美景和与友人谹父的幽期雅集,表现了作者豪放、旷达的胸怀。
上片写在岘山观赏颜真卿的诗作。首句点明观看的对象是颜真卿的《观沧海》,并突出诗人对颜诗的赞赏。次句说,只有这樽酒,在岘山的角落静静地放着。这是对颜真卿的赞美和对颜诗的理解。“洼樽”即“樽中之酒”,这里指酒杯里的酒。“寂寞”二字,既写出了酒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的状态,也写出了诗人对颜诗的无限感慨。三、四两句是对“洼樽”的进一步描绘,意谓:我仿佛听到您踏着鞋子飞向云端,却看不见您驾着船戏水弄月而归。“着履”、“凌风”、“弄月”等词语形象生动,把一个飘逸洒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下片写与谹父的幽期雅集。首句说,过去的事迹只能记在我的心里;末句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之情。“幽期”是指两人私下相约的约会。“孰谓”意为“谁说”。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说我们之间的幽期不能实现?”实际上,这是说,过去的事已无法记忆,今后的约会更是难以预知了。“孰谓”一词,既是反问也是感叹。作者之所以用反问的语气,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和谹父之间已经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关系,他们只能以朋友相称。“更约”二字,既表明了作者对谹父的尊重,又表达了一种遗憾的心情。因为,作者知道,谹父不会答应自己的这个请求。
结句“莫惜障泥走马来”,则是作者给谹父的赠言,意思是不要吝惜那些用来装饰马匹的障泥(一种草编物),骑上它来欣赏风景吧。这里的“走马”,实指骑马,而不是指骏马。“走马”二字,既表现了骑马的轻快自由,也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之情。“莫惜”两字,既表现了作者对谹父的劝慰,也表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此词通过对景物、事件的描述,塑造了一个隐逸之士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与谹父友谊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