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鸣旌旆摇,雪满关山道。
白草连云中,羊肠复萦绕。
别离工损神,宿昔已枯槁。
却望南飞鸿,惊弦亦虚憍。
只应马上曲,偏能写怀抱。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重点考核情感。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按照“先表明观点,再分析内容”的思路来作答。答题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最后点出艺术效果及诗人的情感。具体到这首诗来说,首句是写景的,第二三两句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尾联写景抒情。
“马鸣旌旆摇,雪满关山道”,首句写景,描写了雪后关山道路的景色。“马鸣旌旆摇”,是写马行于雪路之上,旌旗在风中飘扬;“雪满关山道”,是写白雪覆盖着关塞的山道。这两句通过“马”“旌”“雪”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苍茫辽远的边塞景象。
颔联“白草连云中,羊肠复萦绕”,继续描写关山雪原的景象。“白草连云中”,意思是草原上长满了白草,一直延伸到天边;“羊肠复萦绕”,意思是曲折盘旋的道路就像羊肠一样。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关山河川的雄浑壮阔之美。
第三联“别离工损神,宿昔已枯槁”,“别离”二字点明了离别的伤痛之情。“宿昔已枯槁”,意思是自从离别以来,自己已经变得憔悴不堪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精神受损,身体消瘦的痛苦心情。
尾联“却望南飞鸿,惊弦亦虚憍”,“南飞鸿”,指归雁。“惊弦亦虚憍”,意思是看着天空中的大雁飞翔,心中惊悸不已。“虚憍”一词,形容内心的空虚、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焦虑不安的心情。
【答案】
马鸣旌旆摇,雪满关山道。
白草连云中,羊肠复萦绕。
别离工损神,宿昔已枯槁。
却望南飞鸿,惊弦亦虚憍。
偏能写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