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曾此濯尘缨,七里寒滩分外清。
少日决科虽失意,全家肥遁岂无成。
蛟龙窟宅身如寄,泉石膏肓诗有声。
虽与子陵同一律,不将丝线钓虚名。
注释:
题清芬阁
先生曾此濯尘缨,七里寒滩分外清。
少日决科虽失意,全家肥遁岂无成。
蛟龙窟宅身如寄,泉石膏肓诗有声。
虽与子陵同一律,不将丝线钓虚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曾经在这里濯洗尘埃的衣缨、决科失败但全家肥遁的经历、蛟龙窟宅身如寄、泉水石膏肓诗有声等场景,表达了他追求高洁人格,不愿为名利所累的思想。
第一句“先生曾此濯尘缨”,诗人以“先生”自比,表示对清芬阁的向往之情。第二句“七里寒滩分外清”,描绘了清芬阁所在的自然环境,七里寒滩显得更加清冷,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热爱之情。第三句“少日决科虽失意,全家肥遁岂无成”,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在此处决科失败的经历,虽然失意,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而是选择了全家肥遁的生活方式,以此来证明他的坚持和执着。第四句“蛟龙窟宅身如寄,泉石膏肓诗有声”,诗人将自己比作蛟龙,形容自己身处高位却像寄居在蛟龙的洞穴中一样,不受重视;同时,他将自己的诗歌比作泉水石膏肓,表明他的诗歌虽然没有被世人所认可,但却有着深厚的内涵和价值。第五句“虽与子陵同一律,不将丝线钓虚名”,诗人引用了古代隐士陶渊明的故事,表示他虽然和陶渊明一样追求高洁的生活,但不会像陶渊明那样为了追求虚名而牺牲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