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中安得此身闲,杖策西风自往还。
今日已偿云水债,篮舆带雨下疏山。
【注释】
疏山:即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
安得:如何。
此身闲:指自己身体上的劳累。
杖策:拄着拐棍,拿着马鞭,表示游山玩水。
往还:来回。
云水债:比喻因游山玩水而耽误了公务或工作。
篮舆:竹制的车,用来载物。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十九日游览庐山时所写的一首七绝。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庐山风景图。
首句“忙中安得此身闲”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写照。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之地,但他总是能够找到乐趣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许就是他能够从忙碌的政治生活中抽身而出,享受大自然的美妙之处的主要原因吧。
第二句“杖策西风自往还”描绘出了诗人悠闲自在地行走在山水之间的情景。西风阵阵,吹拂着他那饱经沧桑的脸庞;他拄着拐杖,一路走来,一路欣赏着美丽的景色。这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第三句“今日已偿云水债”,表达了他对过去的遗憾和对现在的释然。他曾因为公务繁忙而错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刻,现在终于得以补偿过去错过的时光,尽情地欣赏庐山的美景。
最后一句“篮舆带雨下疏山”,则是对整个旅行过程的总结和提炼。在雨中行进于山间小道上,他的心情无比愉悦。尽管外面风雨交加,但他却能在其中找到一份别样的宁静和满足。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个人经历的回忆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既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